2023年9月16日,“弘扬抗战精神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纪念抗日战争爆发92周年”学术座谈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张远少将出席并在题为《讲好党的红色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讲话中指出,1931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全境,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也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新四军是为抗日而组建的人民军队,在四个有关抗日战争的国家纪念日组织活动是我研究会的传统。伟大抗战精神,必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座谈会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原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主持。他说,今年9月18日是抗日战争爆发92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和新四军的革命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伟大建党精神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曹景文教授作了题为“伟大建党精神与抗战精神的关系”的主旨发言。他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伟大的建党精神和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施平老战士的故事:“生逢其时担重任,身为革命献一生”
《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编辑、华东师大在读博士生董依含介绍了“生逢其时担重任,身为革命献一生”的施平老战士的经历。施平已经113岁高龄了。他亲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时期,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土地革命时期,施平是浙江大学学生运动的先行者,顾全大局、家国为先,不惜牺牲小我以保存学生革命力量;全面抗战时期,他积极开展民运工作,是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者,听党指挥、依靠人民,保障了浙江抗日后方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开拓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为学校发展规划蓝图、指明方向;改革开放时期,他是促进华东师范大学发展的推动者,敢为人先、担当作为,将学校的发展推进到下一阶段;新时代,他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革命历史的宣传者。
革命老战士石丽的故事:“将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主任,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总监,二级高级记者袁晖介绍他的母亲石丽“将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动人故事。他说 ,在九一八事变九十二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回顾历史,认清现实,展望未来十分有意义。我们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不能忘记家仇国恨,不是为了记仇报复,而是为了全民族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崇高追求!中国的近现代史反复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实力就没有地位,没有话语权,丧失生存权。我母亲石丽是一个普通的革命老战士,1939年投身革命,入党83年来,初心不改,理想不变l,意志不衰。现已102岁高寿仍然健在,每天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令我们晚辈敬佩不已。我们兄弟姐妹六人虽己退休多年,一定继承光荣传统和优良家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尽心尽力。
新四军老战士程亚西的故事:“立下愚公移山志,永远跟着共产党”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玲介绍了“立下愚公移山志,永远跟着共产党”的新四军老战士程亚西。程亚西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了中华民族解放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打击日伪军。他于1940年1月 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 月参加八路军,任陇海南进支队教导大队政治队二班班长;于1941年任新四军第三师九旅二十六 团政治处民运股干事。1942年至1945年回家乡沐阳县做民运工作,他嫉恶如仇,巧用计谋打击日伪军和地方恶霸,功绩卓著,从他身上展现了新四军战士赤诚的报国之志和有勇有谋的抗敌策略。
新四军老战士王湘同志的故事: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投身革命事业
伟大建党精神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周晔研究员介绍了新四军老战士王湘同志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投身革命事业,在抗战烽火中接受考验的斗争历程。从参加党的外围组织、接触进步思想到1942年入党,从加入民兵到入伍新四军,从隐姓埋名开展地下斗争到所在部队在粟裕、谭震林指挥下取得苏中的七战七捷,再到参战淮海、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并强渡苏州河、解放大上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两鬓白发受组织委派担任上海化工厂党委书记,无论是少年立志还是花甲出征,王湘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勇于牺牲斗争、不负党和人民。
新四军老战士徐克的故事:“怕死还能打仗?党员就要向前冲”
江苏省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张亚培介绍了新四军老战士徐克的故事。徐克曾言“怕死还能打仗?党员就要向前冲”,可谓铮铮铁骨,他在革命、建设、改革漫长岁月里,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向前冲,从不退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人民战士的英勇和无畏。她说,红色基因是革命历史的积淀,是光荣传统的结晶,是伟大精神的凝结,需要不断传承和培育,需要不断呵护与激活,以文字形式记录和讲述徐克同志的百年奋斗人生意义重大。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用好红色故事大讲堂,发挥好思政课育人的独特优势,在赓续红色基因中立德树人,在讲述革命故事中传承红色文化,潜心发掘故事素材,精心构建话语体系,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使其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让红色故事成为联结光荣过去、通向辉煌未来的纽带,让红色基因、革命信仰、奋斗精神代代传承。
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的故事:“主流是什么?就是马列主义。”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黄钰惠介绍了新四军老战士黎鲁的故事:主流是什么?就是马列主义。黎鲁早在大夏大学学习期间就已经积极投身革命,后毕业于新华艺专。1942年,黎鲁转入苏北新四军淮南根据地,并在其中负责美术宣传,绘制了多幅抗日及讽刺国民党的图画作品。新中国成立后,黎鲁成为上海《华东画报》编辑之一,期间提出了连环画创作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要与文学相结合等连环画创作新思想、新方式,为连环画行业风气转变作出重大贡献。此外,在黎鲁的统筹指导下,著名书画研究期刊《朵云》问世,该期刊的创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美术人才。退休后的黎鲁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和学习,出版了诸如《八山十七水》、《黎鲁自行车速写上海》、《走出碎片化》等优秀著作。
宫芝老战士的百年征程:“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华东师大教授杨丽萍作了书面发言。她介绍了“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宫芝老战士的百年征程。宫芝参与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的一生,彰显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侵华日军的炮火之下,宫芝毅然隐姓埋名参加革命,入伍即奋斗在平民教育第一线,在苏中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推行抗日民主教育,为抗日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培养人才。作为一名文职军人,宫芝的革命生涯一样饱尝枪林弹雨,几度与死神擦肩,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挺进福建等重大胜利,他都参与其中并屡立战功。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宫芝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不改革命本色,践行人生信条,在多个岗位上做出贡献。晚年离休后,数十年如一日参加义务劳动和服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宫芝作为新四军老战士,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党的事业奉献一切、呕心沥血。
上海抗战研究会会长张云作了点评。他说:总的感觉,召开这次学术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会议是在抗日战争爆发92周年前夕举办的,我们来纪念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节点,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以史鉴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稍后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今天,我们来纪念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节点,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以史鉴今。
本次座谈会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关系研究”课题组联合召开。
作者:陈梓丹
编辑:徐大伟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