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咖啡有两个门。
推开轻巧的玻璃门,你看到的是一家咖啡店;推开厚重的朱红木门,是上海人熟悉的乔家栅点心店。咖啡和包子,共处一室,共享淮海路1314号。
2019年6月,乔家栅体验中心在淮海大楼底层开业。乔家栅糕点制作技艺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验店内有古稀之年的糕点师傅坐镇,固定开设乔家栅糕点非遗技艺课。围绕中国节日和文化传统,以全工序深度体验的形式教授传统糕点的制作。
开业半年,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可是经理沈妍觉得还不够,衡复风貌区客群构成十分多样化,“上海本来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地方,这里就好像城市的一个缩影,不光有一辈子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年轻人、外国人非常多。既然我们要讲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那么就要试着吸引更多的人。”
在争议声中,体验中心放弃了包子加豆浆的保守做法,决定做咖啡——用一杯年轻人不可或缺的饮料,拉近他们与老字号的距离。
和大多数街角咖啡店的局促不同,从体验中心里生长出来的乔咖啡店面宽敞明亮。
年轻的设计师是四川人,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就接到为乔家栅设计咖啡店的工作,他不确定自己为何被选中,也不确定乔家栅想要什么。然而乔家栅经理沈妍看中的刚好是这种“不确定”,她告诉设计师:“不用看乔家栅社区店长什么样,也不要想上海的老字号应该是什么样,我们想做的就是一个专业的咖啡店。”
设计师拿出几个方案,乔家栅最终选中了温馨的风格,沿街墙壁改为一水的落地窗,木质桌椅的摆放错落有致,既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热衷的“安全社交距离”,也能实现中老年客群聚会热闹的需求。在空白墙面上,设计师手绘了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他的眼睛看向弄堂深处,手里端着一杯冒热气的咖啡。
店内还保留了淮海大楼承重柱原本的模样,斑驳的水泥柱无言诉说着淮海大楼90载历史。
两张乔咖啡海报贴在水泥柱上,显示店内的咖啡豆是来自哥斯达黎加米拉苏庄园的瑰夏,咖啡豆的处理方式、口味香气和冲煮建议也一目了然。
店里的咖啡机是一台意大利进口的兰奇里奥,全钢材质,手工制作,全上海不超过5台。入行7年之久的咖啡师阿墨开玩笑地说,当初她正是看中了这台咖啡机才来应聘。
留着利落短发的小姑娘阿墨,习惯每天8点到店,在正式营业以前,她会根据当天的天气和空气湿度决定这一天的咖啡怎么做。
正是一层秋雨一层凉的时节,这一天阿墨先是试了一杯浅烘瑰夏,顺手拿起菜包咬了一口:“我跟你说,店里师傅做的手工包子真的超级无敌好吃!”
咖啡和包子的碰撞,凝聚了两边共同的心血。沈妍介绍说,“店内糕点全部是厨房现做,甜咸度和大小都做了调整,满足上班族和老龄顾客吃得健康、适口的需求。”
店铺营业时间到,如果你来乔咖啡吃早饭,遇到了咖啡师阿墨,她会问你喜欢咖啡苦一点还是酸一点,顺便透露深烘的豆子最佳搭配是绿豆皇;如果来的是情侣,奶盖上点缀着红豆沙的“甜过初恋”也是不错的选择……
混搭的不光是食物,还有店里的客人,沈妍希望的丰富客群正在一点点形成:“太阳好的时候,年轻人喜欢坐在这里发发呆、聊聊天;外国人买了咖啡,也会好奇地买一个包子吃吃;家庭式的客人也不少,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如果带他们出来喝咖啡去哪里好?有的精品咖啡店太小只够坐两个人,有的店‘太高冷’,在乔咖啡,既有他们熟悉的点心,也有性价比高的精品咖啡,小孩还可以趴在玻璃橱窗这看老师傅做点心。”
乔咖啡开张十个月来,沈妍手机里陌生人的照片越来越多,每一张照片的背后,沈妍都能说出一个故事。住在附近的大学教授,在每天去华山医院看望老伴的路上,都会先来乔咖啡坐一会,他说在这里坐得惬意、温暖。此外,还有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阿姨,穿着旗袍来这里同学聚会。
人们都很喜欢淮海路1314号这个数字谐音的“一生一世”,仿佛在这里亲情、友情、爱情都能一生一世地流传,而对乔家栅来说,老字号的传承何尝不是一生一世。
作者:周辰
图片:袁婧 摄
编辑:何易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