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持续高温,8月15日以来,虽已进入“末伏”阶段,但“秋老虎”仍然虎视眈眈。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很可能紊乱,出现产热和散热失衡等疾病……
还有些症状属于中暑?
1.先兆中暑
多汗、口渴、头昏、头晕、头痛、全身疲乏、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这时候就应该警惕!应减少活动,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及时补充水分。
2.轻度中暑
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以下情况之一者:①面色潮红、胸闷、心率加快、皮肤灼热;②体温在38℃以上;③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此时应该立即停止活动,转移至阴凉处,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必要时立即就医。
3.重度中暑
主要有热衰竭、热痉孪、热射病三种,如不及时处理,易引起全身衰竭而死亡,故应立即就医。
①热痉挛:出现强直性肌肉痉挛,常见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腹部、背部肌肉的肌痉挛和收缩性疼痛。
②热衰竭:常见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口渴、胸闷、恶心、呕吐、心悸、多汗、呼吸增快、脉搏细速、心律失常、皮肤湿冷、晕厥、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③热射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灼热、昏迷、抽搐发作、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急性重型肝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心搏骤停。
中暑的急救操作!!!
防暑小贴士
保证充足睡眠
做好防晒
缩短户外工作时间,备好盐饮料
口罩被汗水润湿后,及时更换
多“吃苦”
中医认为,苦味食物具有解热去暑、提神健脾胃等功效,可清热降火。食物中的“苦味家族”有苦瓜、莴笋、萝卜叶、莲子、苦丁茶等。苦味食物偏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大量食用。
就近就医,不宜高峰就诊
常见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中心解决;前往三甲综合医院,可选择下午、非周一等非高峰就诊时段。慢性病复诊等部分患者可借助“互联网医院”足不出户求医问药。
“五警惕”
警惕室内中暑:尤其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发病初期会恶心、无力;情况严重时,则会出现心慌、脱水休克等症状。宜做到:①适当喝水;②适当吃些西瓜、桃子等瓜果蔬菜,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营养均衡;③谨防食物中毒,冷菜、隔夜食物谨慎吃。此外,谨慎食用酒糟食物或生食,避免多因素叠加导致夏季急性胃肠道感染增加。
警惕夏日吹出“空调病”:夏季离不开空调,但仍需注意空气流通,办公场所、居家每天早晚至少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与此同时,不要在空调风口或电扇直吹下睡觉,也别贪嘴多吃冰冷食物。空调温度过低,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
警惕心血管疾病复发:有基础疾病老人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同样食用水果宜适度,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避免贪食西瓜,会加重心血管压力。
警惕儿童意外烫伤:儿童意外伤害夏季高发,夏季衣服穿得少,皮肤暴露风险大增,尤其要当心烫伤。
警惕运动伤害:反季运动要留神。夏季运动要避开午间高温时段,要控制运动强度,对于室内滑雪等反季运动项目,则要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以免发生运动伤害。
作者:盛慧球、蒋琰、王义辉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瑞金医院供图(除署名外)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