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患者的眼睛情况多么糟糕,我都会尽全力救治,希望他们能看清这个美好的世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眼科主任医师周行涛教授说。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中宣部、国家卫健委2022年“最美医生”揭晓,坚持给患者带去“光明”的周行涛当选“最美医生”。
他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技艺精湛的‘最美’医生”。截至目前,周行涛带领团队已施行全飞秒激光手术超17万台。精湛的手术,浓缩着30多年的孜孜以求。近视已成为全球化的健康问题,周行涛在近视矫正手术领域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第一”:国际率先开拓全飞秒连续撕镜技术及透镜移植研究、全国最早开展飞秒激光手术、国内最早开展超高度近视人工晶体植入术……持续开拓的动力,某种程度上是患者给的。
周行涛曾用22年跟踪治疗一个患有角膜遗传疾病的家庭。22年里,他深知眼疾对这个家庭的打击,坚持每半年一次主动与这户家庭联系,询问病情进展,为患者安排免费的基因检测,并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此同时,他持续钻研,想要突破此类顽疾。
不懈的探索让他有了新的思路:全飞秒手术取出来的“废弃物”——角膜组织透镜,如果能将其“变废为宝”再利用,也许可以解决角膜材料匮乏的问题!从“点子”走到临床,周行涛带领团队经十余年探索,终于证明了飞秒激光近视和远视手术中原本废弃的角膜组织透镜,可用于治疗部分圆锥角膜和角膜营养不良患者。此项技术目前已应用于临床。
这仅仅是周行涛30多年来为患者倾力治疗的一个缩影。他说:“每一位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次救治必须全心全意。”
由于手术技艺高超,找周行涛做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但他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始终把一个问题放在心头:近视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面对青少年居高不下的近视率,周行涛很早就扎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02年,他带领团队开始了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创建实践,在国内产生了极好的示范效应。他还带领团队打造了近视防治“上海闵行模式”,建立起“学校-医院-社区+眼视光一体化”近视防控与科普体系。
为让来看眼病的孩子以及家长记住防治近视的知识,他带领团队开出“诊间科普医嘱”。“医生不能坐等病人来,医生要走出医院的大门,告诉更多人怎么做好预防。”由周行涛创立的“近视小飞侠”志愿服务团队品牌如今已享誉全国,他们编写科普书籍,运行公众号,推送大量原创科普作品。被问及这么多年为何如此注重科普,周行涛的回答简洁有力:不仅要手术“越做越好”,更要能“越做越少”。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把“大爱”注入医疗各环节。他大力支持创新诊疗方法、技术,以患者为中心,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利益。疫情期间,他几乎每天坚守医院。与此同时,医院各部门精诚协作,在全市首创“取药码”“无接触便民门诊”等举措,极大方便患者就医。
如此牵挂病人,或与周行涛的一段经历有关。“我在宁波镇海当医生时接触了很多病人,当时就觉得,基层医生要尽量看得更细一点,患者看病不容易。到了上海,每一个病人来到我们面前,看着厚厚的病历,可以想象他们此前或许已跑了不少医院。可能病人就把我们这里当‘终点站’,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不好好看病,对不起病人。”周行涛说。
谈及医师节节日感言,周行涛说,眼科医生就是“追光者”,“我们是给人光明的,有光就有希望。如果跟着光走,就不会生活在黑暗里。所以,无论如何要给病人带去光明”。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