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路有我——千千万万的志愿者,是上海战“疫”的重要力量。除了感谢他们,更多“你我他”还可以行动起来,加入他们、成为他们,以小我之力,汇聚起城市更强大的战“疫”合力。
这一组数字读来让人破防: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依托“上海志愿者网”招募上岗志愿者4.69万人,累计服务52.2万小时,人均服务11.13小时。
比数字更荡涤人心的是画面。当前正值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防疫形势严峻而复杂,但你的脑海里必然也定格着一些暖心、温情的画面,和志愿者们的身影紧紧勾连。就拿这几天来说,在被封控的居民社区,在切入封闭管理的大学校园,正是志愿者们的一次次奔跑和行动,弥合着因为被隔离、被封控而带来的各种生活缝隙与烦恼。冒雨排队做核酸,收伞撑伞太麻烦?社区志愿者跨前一步,“接伞”成了一项专门服务;因为隔离足不出寝室,又想吃口热乎饭菜?开着私家车送餐的教师志愿者爬楼端上饭菜,还留下温暖的叮嘱;半夜三更身体突感不适?同住小区的医护志愿者第一时间“冒”出来,手把手指导……志愿服务,很多岗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工作细碎得不能再细碎,但即便是微小的善举,也总能传递着光与爱、温暖与力量。
每一点微光,其实都不“微”。紧急关头、困难面前,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织密疫情防控防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城市凝聚更大的战“疫”力,人人都是一道防线,人人都要起而行之。
一声集结,迅速出征!时下,为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需要,一些特殊岗位急需专业力量充实。而专业志愿服务能否快速集结、行动,某种程度上正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或许,很多市民难忘这几天一批批“特殊队伍”的出征:随着疫情发展,全市核酸检测量猛增,对PCR实验室检验人员的需求也激增。在浦东,一则招募80名专业志愿者的公告发出后,短时间内就吸引了200多名身怀专业“绝技”的科研志愿者请缨。在沪上多所高校,就读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在校生也闻令而动,第一时间举手,用志愿之光,守“沪”人民健康。
向“疫”而行,志愿同心。在上海,志愿者所到之处、志愿精神闪光之处,无不是城市精神品格的映照与展现。在上海战“疫”的当下,更多的志愿者奔着“疫散春来”的目标,正努力书写一份完美答卷!
作者:樊丽萍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