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曜教授(左三)查房中
医学上的超越有时也受益于患者的勇气与信任。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了这样一对爷孙:爷爷和孙子先后患上垂体腺瘤,在当地进行了手术切除,不幸的是,因为肿瘤质地硬、血供丰富等原因,肿瘤都没能全切除,术后肿瘤均复发……最近,在华山医院,孙儿先接受了高难度的第二次手术,术中肿瘤实现全切除。这一步的跨出,让爷爷倍受鼓舞,也接受了“二次手术”,爷孙俩相携重获新生。
2018年初,对于刚经历高考的小连来说本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春节。然而临近假期结束,他却开始出现了左眼视物模糊的情况。谨慎的家人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小连不仅视力下降,还伴有两侧视野明显缺损,当即判断小连的症状可能是因为脑部问题引起的。
在完善头部MRI检查及内分泌化验后,答案终于揭晓:小连患上了无功能型垂体腺瘤。这是一种常见的、起源于垂体前叶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大部分是良性的,但肿瘤不断生长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出现视力视野变化、脑功能损伤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突如其来的病症,对小连犹如当头棒喝。因为就在2015年,小连的爷爷也曾因视力下降检查发现垂体腺瘤,接受过垂体瘤切除手术。但因为肿瘤质地硬、血供丰富等多种原因,肿瘤未能全切除,老人家经术后复查发现仍有肿瘤残留,这让小连对手术存有恐惧。
好在,这一次,小连在当地医院的手术顺利,术后视力也明显恢复。然而,好事多磨。术后三个月小连去医院复查,MRI提示:手术区域仍有少许肿瘤残留。又过了3年,到2021年的秋天,小连再次到当地医院复查MRI,获得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残余的肿瘤增大了。这也意味着此时再次手术非常困难。
当地医生建议小连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一步手术治疗。强忍绝望与无助,小连来到了上海。
挂号就诊后,“华山·金垂体”团队负责人赵曜教授耐心告之:肿瘤已经侵犯了右侧海绵窦,简单说,就是侵犯了颅内大血管和神经最密集的腔隙,手术要想全切除十分困难,再加上之前做过手术,手术区域可能因为疤痕粘连而导致手术难度直线上升。
好在,这类手术在华山医院比较常见,医疗团队有丰富的经验。赵曜教授让小连“放心”。一席话犹如“定心丸”,让小连的心瞬间安稳。
在金垂体多学科融合病房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手术如期进行。
赵曜教授手术团队利用先进的内镜设备,通过鼻腔进行了微创肿瘤切除。靠近海绵窦一侧的肿瘤的确和术前预期一样,因疤痕增生的缘故十分坚韧,和上方鞍膈粘连十分紧密。在一番艰苦“搏斗”后,医疗团队全切除了鞍内肿瘤。但临床经验告诉医生:在靠近鞍膈疤痕处可能仍有肿瘤残留。手术团队立即安排了术中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左侧疤痕上方仍有肿瘤残留。按照手术预案,赵教授和家属沟通后,决定再同时行微创开颅手术切除左侧的残留肿瘤。
“华山·金垂体”手术团队融合显微镜和内镜的优势,采用经鼻-开颅联合入路手术,对巨大不规则的难治性垂体腺瘤进行一期手术切除,可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患者分期手术而多次住院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但该术式难度极大,对设备、技术和相关医护人员配合都有很高要求。华山医院此前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于是一场高难度的联合手术就此展开,前后经历8个小时,最终将肿瘤全切除。
当医生把这一喜讯告诉小连和他的家人时,他们都非常高兴。“那一刻,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小连术后恢复得十分顺利,卧床修养一周后下地,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更令医疗团队意外的是,在小连经历的鼓舞下,原本倔强、不愿再次手术的小连爷爷也放下包袱,来到了华山医院。此时的他,双眼视力相比之前又进一步下降了,复查MRI也提示残留的肿瘤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大。然而,73岁的高龄,加上肿瘤残留伴复发,不仅使手术难度增加,更使围手术期管理难度增加。
在完善各项评估、做了充分预案后,赵曜教授为小连爷爷也进行了经鼻微创垂体瘤切除手术,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
“手术切得非常彻底,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肿瘤会复发了!”术后,在家属和金垂体病房护士的悉心照料下,小连爷爷恢复得也十分顺利。爷孙俩一起回到家乡,感觉又经历了一次重生。
垂体腺瘤,俗称“垂体瘤”,在人群中发病率约14.7/10万人,可见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是最常见的、起源于垂体前叶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垂体瘤多数为散发病例,一般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仅有极少部分垂体腺瘤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背景,当一个家族中至少有2个垂体腺瘤患者时,可将这类患者定义为家族性垂体腺瘤。
“华山·金垂体”团队通过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CDH23基因是汉族人家族性垂体瘤的遗传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成果于2017年5月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作者:唐闻佳 何文强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华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