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张先生是一名贵州来沪的务工人员,就在台风“灿都”来临期间,参加抗台风抢险工作的他在搬运物料时突感胸闷、气急,被同事就近送往上海市浦东医院抢救,经诊断确定为急性肺动脉栓塞,俗称“肺梗”。
这是一种临床上极凶险的急重症,治疗棘手,千钧一发之际,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余波教授团队应用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成功为这名大面积肺梗患者实施机械血栓清除手术,该技术由我国自主研发,为全国首例。
第三种救命方法
张先生的工作需要搬运重物,导致他的下肢血管受到挤压后形成了血栓,血栓通过血管跑到了肺里,从而形成了肺动脉栓塞。发病当天,情况危及,张先生送到医院时,已经晕厥。
经医院积极抢救后,病人的病情得到稳定,命保住了,但肺里的血栓成了大问题,按既往治疗方法有两种选择:
1、微创的置管溶栓。这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肺动脉高压是不可避免的,这将会影响心脏功能。
2、开胸。打开血管,把血栓去除,这是一种巨创手术。
这两种手术方法对正值壮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听到这里,张先生的妻子面露难色,无助地哭倒在地,“医生,这是我们家的唯一经济来源啊,我们该怎么办?”
还有没有第三种方法?余波教授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经仔细评估和周密计划,最终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机械取栓装置。这种装置在释放前被压缩得非常纤细,可轻松通过心脏到达肺血栓部位,一旦抵达血栓部位后将它释放,它就会变成类似鱼笼状的支架网,把血栓牢牢笼在其中,再通过体外的牵引导丝,可将血栓带出体外。
3毫米小穿刺口取出血栓
患者手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动脉异常充盈缺损,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手术计划采用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的TF-15-18取栓装置进行机械取栓,并协同使用CX16抽吸导管进行负压抽吸,将血栓清除出体外。
手术开始了。右股静脉穿刺,建立肺动脉导丝通道,造影评估,置换导引导管和导丝建立工作通道……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就此由股静脉进入,到达患者右心房,再到右心室,最终顺利到达肺动脉,进行取栓。
手术时间非常短,只需要约20分钟,创口也非常小,只在右腿根部有一个3毫米的小穿刺口,就顺利将肺动脉血栓全部清除。
手术后即刻造影评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均完全畅通,无异常充盈缺损,影像学显示血栓清除效果理想。总手术时间约1小时,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稳定。
千钧一发之际的新生机
肺动脉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种类为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肺动脉栓塞后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肺梗死。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高达20%。急性肺动脉栓塞在严重时,会使患者很快死亡,连抢救都来不及。
近年来我国对肺栓塞的预防高度重视,各大医院均打造了VTE防控体系,预防肺栓塞发生,然而对已出现的大面积肺栓塞,仍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
全球每年有超过1000万肺栓塞病例(50-200/10万人),常规的抗凝和药物溶栓治疗为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可以控制轻中度PE患者症状的进展,但对大面积PE患者,溶栓无法提供快速、有效的治疗,并且出血风险高,即便患者幸存,也可能由于残余血栓导致肺动脉高压等后遗症。
针对这一痛点,临床亟需专用于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更有效解决方案,弥补VTE防治中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由余波教授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与麻醉科、放射科与护理团队密切配合,率先成功应用全国首例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标志着急性肺栓塞进入腔内机械取栓治疗的新时代。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