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在病床旁呼唤她,昏迷三个多星期的王阿姨突然睁开眼睛,朝我点了点头,说实话吓了我一大跳!”回忆起这段救治经历时,张勤主任仍然记忆犹新。皮肤破溃要不要紧?日前,来自上海的王阿姨因未及时就诊,一度陷入昏迷生命垂危。为全力救治她,张勤他们上演了一场瑞金版的《倚天屠“脓”记》。
来势汹汹,急诊生死抢救
67岁的王阿姨因右颈部皮肤红肿疼痛两周,突感“头晕、乏力”等症状,被家人送往瑞金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王阿姨右颈部有个黒痂,上面有个1厘米大小的“火山口”不断往外冒着脓液,而血压也正在下降,并开始出现意识障碍。CT检查显示,其头、颈、背部有个最大直径近40厘米的不规则巨大软组织脓肿。
“脓毒症休克!”急诊科主任毛恩强立即带领团队实施抢救。王阿姨一边接受复苏,一边被推进手术室。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时一度出现血压快速下降,情况十分危急。经过急诊和麻醉科合力抢救,王阿姨的生命体征在大剂量升压药和呼吸机支持下暂时回稳了,但仍处于昏迷状态。医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最终由灼伤整形科张勤主任医师团队接手治疗。
错综复杂,烧伤团队披荆斩棘
张勤说,王阿姨罹患的医学上被称为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入院时已经发生脓毒症休克,急诊及时正确的抢救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但患者的生命体征只是在外力支持下的短暂平稳。目前患者尚处于昏迷状态、伴有呼吸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本身又有II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问题,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科学依据之上找到救治切入点,是治疗的难点。
这样巨大的脓肿如果不做进一步扩创引流,患者就会进入脓毒症的恶性循环中——但,病人能否承受这样的手术?为精准治疗,医生为王阿姨进行了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多层次多参数量化评估,包括体循环微循环功能评估、呼吸氧交换和呼吸驱动力评估、局部脓肿及全身感染情况评估……
手术能否顺利进行,麻醉也是关键,由于王阿姨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麻醉前评估为ASA IV-V级,麻醉药物一旦注入体内随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危险情况,麻醉风险极大。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范秋维和团队充分准备了一系列麻醉救治的预案,以确保更精准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维持肝肾脑灌注良好,调整内环境稳定。
在两个学科的默契配合下,王阿姨在仔细精确的液体治疗、升压药应用、机械通气支持等一系列抢救措施下暂时稳定了循环呼吸。最佳手术时机来了!医生对脓肿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创引流。同时,综合考虑王阿姨的病情,张勤认为实施气管切开术是必须的,但颈部是她的脓肿“火山口”,气管切开后脓液可能会沿气管切开口进入气管和纵隔。该如何避免?根据CT影像重建,王阿姨的脓肿的颈部区域被精准定位于颈外侧区和乳突肌区——“选择纵行气管切开切口可以减少组织分离、降低感染风险”张勤当机立断。
此后,王阿姨病情逐渐稳定,升压药剂量也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撤除。同时,在医护团队合力制定强有力呼吸道管理策略支持下,终于在入院近四周后,王阿姨成功脱离呼吸机了!这也意味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治终于暂告一段落了。此后,根据脓肿范围动态变化依据,医生利用内窥镜从脓腔内部进行探查,为了不留脓肿死腔避免复发,团队最终采用“扩创+引流+负压联动”的治疗方案持续为王阿姨治疗。
倚天屠“脓”,精准治疗克敌制胜
但,王阿姨依然没有苏醒的迹象。她的脑电活动很弱,显然巨大脓肿导致的脓毒症对她颅脑造成一定损害。然而,医护人员从未放弃希望,紧紧抓住伤口治疗和全身支持相结合这一主线。每天,他们都会去病床边轻声呼唤她的名字,期盼她早一点苏醒。入院十天后王阿姨开始对疼痛等刺激有了偶发的蹬腿和上肢活动,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进展。
“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呼唤她,昏迷近一个月的王阿姨突然睁开眼睛朝我点了点头,说实话吓了我一大跳!”张勤回忆道:“就那么突然的,王阿姨醒了!我当时请她反复点头回应我的讲话,才确定她真的对答有反应了,真的太高兴了,这种幸福感甚至超过之前所有救治她的瞬间!”
最终,历时近三个月,前后七次手术,从背部到颈部巨大脓肿被成功封闭,王阿姨出院了!
爱好金庸小说的张勤幽默地说,这场救治好比一场瑞金版的《倚天屠“脓”记》——“因为在瑞金,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可有‘天’可倚,我们不仅有一大批有医术更有担当的医护人员,把每一次抢救都做成教科书式的范式,更拥有齐全雄厚的多学科综合实力以及先进的诊疗设备,为医者的担当提供了强大保障,能够更科学、更精准施治!”这便是“倚天屠脓”的底气。
近年来,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利用学科几十年发展得出的危重烧伤救治和创面修复技术的传统优势,治疗了许许多多复杂皮肤软组织感染合并脓毒血症的危重患者,窦懿、刘健、原博、易磊等年轻医生也在传承的道路上不断拓展学科宽度和广度中前行。
作者:唐文佳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瑞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