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你的左手抬起,非常好!左手握一下拳头,非常好!现在把大拇指竖起来,非常好!请告诉我你的姓名和出生日期,非常好!你知道2+6等于几吗,非常好!”一名正在接受开颅手术的患者按照医生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是近日发生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室里的一幕。
这名67岁男性患者因为记忆力衰退、听力减弱、语言障碍、左侧肢体乏力入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右侧大脑额颞叶长有肿瘤。
医生介绍:颞叶上回及颞叶横回为听觉皮质区,颞叶上回的后部在优势半球为听觉言语中枢,称为Wernicke区。颞叶海马回钩为嗅味觉中枢。颞叶的前部为精神皮层,与人类的情绪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海马与记忆有关。额叶主要与随意运动及高级精神活动有关,包括躯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智能以及情感活动等。
患者颅内逐渐长大的肿瘤压迫上述脑功能区,使患者部分神经功能逐渐衰退乃至丧失,所以患者出现了上述相关的症状。
明确病因后,接下来便是制定手术计划。对功能区肿瘤,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在最大范围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听觉、语言、嗅觉及肢体运动功能不受损害。神经外科主任田恒力教授和丁宛海主任医师提出了“术中唤醒-清醒开颅”的手术方案,即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脑内肿瘤切除术。
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唤醒手术能在最大限度切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功能障碍,但同时手术难度增加了,如果“唤醒”失败,术后患者将面临永久瘫痪,甚至术中出现颅内压急剧增高的灾难性后果。
市六医院麻醉团队在江伟主任及神经外科麻醉学组组长崔德荣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就术前患者的心理辅导、术中麻醉方案与唤醒、突发状况的处理制定了详细的方案。麻醉科谢振玮主治医师在术前多次与患者沟通,进行术前宣教,训练患者在手术中需要完成的肢体动作,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
9月4日上午,患者进入手术室,动静脉穿刺、麻醉靶控镇静、放置鼻咽通气道、超声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手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当手术进入到关键步骤时,麻醉科崔德荣主任医师和谢振玮主治医师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逐渐减轻麻醉镇静深度,成功将患者唤醒。麻醉科医生对镇静、镇痛药物的精确使用,使得患者在意识清醒、配合指令的同时不存在疼痛感,无恐慌心理。
患者意识恢复后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并按照指令正确的做出了第一个抬手动作,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整个唤醒过程,患者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恐惧、呛咳、烦躁等不适情况。主刀的神经外科丁宛海主任医师和高文伟副主任医师在电生理监测技师协助下描记出患者的脑图,在显微镜下仅半小时便成功完成了肿瘤的切除。
整个肿瘤切除过程中,患者始终保持清醒,听觉、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良好。之后,患者再次进入麻醉镇静状态,手术医生顺利完成关颅过程。
手术结束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各项生命体征良好。
近年来术中唤醒麻醉和电生理监测下脑图描记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成为脑功能区肿瘤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技术,但由于存在患者术中意识恢复后可能因疼痛和恐惧出现躁动、呛咳等危险,该技术对于手术和麻醉医生来说仍是高难度的挑战,不仅需要对麻醉进行精确控制,且对气道管理技术和术中监护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神经外科和神经电生理医师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目前,在国内只有大型神经外科中心能开展“术中唤醒-清醒开颅”项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团队在田恒力主任带领下成功实施了市六医院第一例“术中唤醒-清醒开颅”手术,标志着市六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发展进入国内一流神经外科行列。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