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老年人,抢救室的患者比上个月多了近一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内科主任白建文语速飞快,今天早上10点不到,救护车已拉来多名患者,不大的急诊室内摆满平床,医护侧身从缝隙间穿过,步履匆匆。
刚送走“最长梅雨季”,申城就迎来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日,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2020年7月23日12时45分发出的预警,预计中心城区、金山、闵行、松江、奉贤今天的最高气温将超过37℃。
热浪滚滚之下,各大医院急诊迎来今夏第一波就诊高峰。
谁说中风是冬天才有?夏季更要当心
前日,90多岁高龄的王老伯被送到东方医院时已昏迷不醒,头颅CT显示:大面积脑梗死。“老爷子不舒服好几天了,送到医院已经错过了最佳溶栓时间。”白建文说,尽管目前正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但考虑到老伯岁数大,又有其他基础疾病,后续结局并不乐观。
脑梗又称“脑卒中”“脑中风”,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引发致残乃至致死等不良结局。
以往大家总认为冬天气温低,血管容易收缩,要当心中风,近年来,情况已经不是这样,夏天也要预防中风。记者从几家医院急诊获悉,已接到过几例老人倒在书店、酒店大堂的病例,主要是因为夏季室外高温,室内空调开得较低,一个巨大的温度落差导致血压波动,诱发了老年中风。
在此,医生尤其提醒老年人注意:夏季高温天,减少外出,不要在温差巨大的地方进进出出,如果一定要外出,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在上海,已经建立覆盖全市的卒中救治网络,二三级医院在列,并向患者开辟“卒中救治绿色通道”,但不少医生注意到,很多患者没有来得及在最佳治疗时间内“赶到医院”。
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病范畴,脑缺血时间越久,脑细胞坏死就越严重,医学上有卒中“黄金4.5小时”抢救,患者在这个时间窗内越早获得有效救治,损伤会降到最低。
酷暑“玩命运动”,结果可能真要命
除了脑梗,对夏季心梗的救治,也真正是“时间就是生命”,晚一点点,结局可能是生死之别。
前几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心血管科主任曲新凯接诊的一名患者不免让人后怕:80多岁的老奶奶在家胸闷难受了整整48小时,才告知子女,最终送医时,已造成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所幸最终经介入手术治疗,目前老奶奶病情稳定,已回家休养。
曲新凯直言,气温过山车也让病魔有了可乘之机,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心梗患者陡然增多,自7月以来,已收治20多名心肌梗死患者。他也呼吁,家中小辈多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有不对劲要及时就医,同时避免饮食油腻、骤冷骤热,这些都是引发心血管急症的罪魁祸首。
惊险一幕日前也发生在上海新华医院,一名61岁的患者突然倒在医院预检处,心脏骤停,生死关头,新华医院的医生们迅速就地抢救病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支架植入等一系列专业的救治一气呵成,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生命。
倒在医院的患者某种程度上是幸运的,采访中,有急诊医生谈及近期一些遗憾的病例:有年轻人倒在了健身房,有小伙子倒在了户外跑道上……均为30多岁的年纪,心脏骤停,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获得救治。
多名急诊医生提醒:夏日里,心梗、脑梗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而老人对胸闷胸痛等症状敏感性的下降,让“及时就诊”成了难题,也加大了医生救治的难度,这需要小辈多点关心。
与此同时,年轻人尤其是酷爱运动的健身族务必注意,别以为自己年轻体壮,酷暑天里“玩命运动”,结果可能真要命。
儿科“夏季档”开启,医院提醒可利用在线服务
除了综合医院,申城的儿科医院近期也开启了就诊“夏季档”。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门诊数据显示,出梅这几天日均门诊量达5000人次,与前段时间相比有所上升,发热门诊更是持续“战高温”。一会儿经受阳光炙烤,一会儿又吹起空调凉风,经历冰火两重天,不少小朋友纷纷“中招”。
除内科外,儿科医院的中医科、骨科、内分泌科等专科专病就诊人数均有上升。在内分泌科诊室外,记者见到了不少“小胖墩”。“疫情期间,吃得好,运动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郑章乾直言,看病的小朋友平均胖了五公斤,甚至还有孩子六岁就患了脂肪肝。
目前,儿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儿以肥胖、早熟、矮小为主,日均门诊量在500人次左右。郑章乾提醒,幼儿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注意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小孩子身高体重都有标准,超过体重也要减肥,家长不要不舍得。”
为有效应对暑假接诊高峰,儿科医院门诊已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号源,增派医生;增派一线人员帮助患儿及家属快速完成随申码、测体温、流调等工作。
儿科医院门急诊管理办公室主任沈国妹介绍,从7月份上半月的门诊客流数据分析,周一至周六患者就诊最集中,每日患者数量均在5000人次左右,周末患者数量较平日减少近一半,建议患者在就诊前做好实名制预约,可错峰出行,按时就诊。
目前上海大部分三级医院都推出预约制就诊,以及互联网医院,老病人可在线求医问药,或根据预约时间到院就诊,不必一窝蜂“挤早市”。
>>>相关链接:
夏季防病“保身家”建议
1、高温天气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影响较大,建议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尤其要当心,不要自行随意停药、换药,平日注意补充水分,可较平日多喝800至1000毫升水,小杯多次。
2、读懂脑梗、心梗的“预警信号”。
突然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大舌头”)、单侧肢体活动障碍或无力、突发头晕头痛、视力单眼看不清、神智不清等,可能是脑梗预警信号,及时就医。
多数患者在心梗发作时,会表现为急性胸痛、胸闷。
3、一旦出现这些预警信号,尽快就医,或呼叫120,大型医院多设有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为“救命、救心”开辟有救治绿色通道。
作者:唐闻佳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戴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