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让医护工作者们牵挂的不仅是大众健康,更有儿童的身心健康。
日前,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办、武汉儿童医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协办的“沪鄂童心守护行动”已启动一月有余。儿科医务工作者和艺术、体育、教育工作者们联手在互联网平台上,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集“医疗咨询”“健康管理”“艺术课堂”和“心情树洞”为一体的空中乐园,让这个温暖的平台能成为沪鄂两地孩子们的医教艺“空中课堂”。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党委书记徐虹坦言,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如体育锻炼减少、睡眠作息不规律、屏幕暴露时间延长等。而且,由于户外活动减少以及与同龄人交往受限,加之孩子们对疫情的担心等一系列应激源,很可能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个特别的节点,为了这群“宅家”的孩子,“沪鄂童心守护行动”的首个项目——“沪鄂童心守护”公众号应运而生,儿科医务工作者和艺术、体育、教育工作者集体“上线”,全方位呵护居家学习儿童的身心健康。
“医疗咨询”板块涵盖20余个儿童医疗专科,200余位儿科医生每天12小时在线为患儿解答医学问题。
“健康管理”板块则由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徐秀教授团队负责,邀约沪鄂两地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健康管理项目,丰富健康营养知识、拓展动手能力。
“艺术课堂”板块由名师在线指导居家运动、美术手工、音乐赏析、诗词朗诵等多种艺术活动,而上海音乐学院提供的大量音乐精品视频也将陆续上线。
“心情树洞”板块由儿科医院心理科团队负责。据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朱大倩介绍,“心情树洞”下设“放松树洞”“学习树洞”和“倾听树洞”,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进“树洞”倾诉,并且根据需求自主获取心理评估,以及应对建议。“树洞”里还将推出与复旦大学心理系志愿者合作完成的情绪管理学习视频、有声绘本,以及专题讨论。
其中,“艺术课堂”颇受大家欢迎。自3月4日起,由上海音乐学院通过志愿者招募为沪鄂两地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子女进行网上教授乐器课程云辅导。云辅导倡议在上海音乐学院发布后,3天内就收到336位师生报名。根据医护子女需求,筛选出第一批139位志愿者,与受助对象一一对接。
刚刚考完五级的小程对于钢琴练习处于一种很懈怠的状态,而他的妈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医生蒋莅平日里工作十分繁忙。
“当看到沪鄂同心音乐云辅导项目报名时,别提心中有多惊喜了。”蒋莅说,给小程授课的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万格均,孩子对她很是崇拜。原来,小程幼儿园就读于上海市音乐幼儿园,家里对面还有个拉小提琴学长哥哥四年级时考上了音乐附小,因此他对于“同名”的音乐学院有着莫名的亲切感。
令蒋莅惊喜的是,上过几堂课后,小程对于上钢琴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我和万老师约定课前一定会把乐谱照片上传给她,有一次忘记了。”等想起来赶在上课前急急匆匆发给万格均时,她说,小朋友一早就传给她了。
如果说,疫情当前,白衣战士守护着病患,那么在他们的身后,有一群温暖的志愿者同样默默守候着他们,守护着他们珍贵的家人们。“音乐和医学有共通之处,她们都能治愈,医学治疗身体疾病,音乐抚慰心灵疾苦。”蒋莅说,如今每天最期盼的便是回家听儿子弹一曲钢琴曲,那时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眼科医生高路,儿子刘璐承今年7岁了,喜爱钢琴的他因疫情影响,无法到老师家中当面学习。孩子渐渐开始忘记原先娴熟的弹奏技巧,甚至基本的音符节拍,闷在家中的生活也更加单一。高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忧心孩子再不重拾琴谱以后将永远无法重启。此时沪卾同心音乐云督导项目如同一道光,重新照明了孩子的钢琴学习计划。
在家期间,不能上面授课,是让许多家长分外焦急的事情,“沪鄂同心音乐云辅导”恰巧架起了一座桥梁。“授课时,老师订正了孩子在这两个多月的习惯性错误,更细心地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制定学习方案,在非上课时间,将孩子练琴音频发给老师,她也会很快给与指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刘婵很欣慰,在授课老师悉心帮助下,孩子小提琴的学习没有被疫情的到来所耽搁,反而有了进步和提高。
徐虹告诉记者,将医院线下活动中对于孩子的人文关怀与健康管理嵌入至“沪鄂童心”中,这是疫情下催生出的另一种思考。“疫情当前,线下工作不能停摆,线上工作更不能耽搁。”她希望,“沪鄂童心”能继续秉持着为全天下儿童服务的理念,丰富板块内容,做实板块活动,借助互联网平台,不只能看病,更能学习、舒压、暖心。
作者:李晨琰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