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尽管没有一线抗“疫”工作者那么大的身心压力,但疫情的延长、爆炸式讯息的输送等,也会让普通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焦虑、恐慌、紧张、担心。该如何自我调适,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在金山区,为了帮助百姓打好这场“心理战”,8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38名心理疏导师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心路”心理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建立心理关爱求助微信群、推送心理抗疫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志愿者们为民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心理服务,帮助他们坚守疫情防控的心灵防线。
卫晓燕就是其中一员。最近,她通过心理热线,与一名特殊人员架起了沟通桥梁,顺利帮助他缓解了家庭压力。
“卫老师,我最近在松江的医院,我妻子这几天要生了,不知道会不会顺利。我也很想我的女儿。她由老人带着,每天都要给我打好几个电话。我感觉我也帮不了她。”
原来,电话那头的张某,是亭林镇的社区矫正对象,一家人原先打算过完年之后回老家让妻子待产,没想到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们的计划。妻子临产前,张某选择带她去松江的医院生产,女儿则由金山家中的老人照顾。
接到张某的电话,卫晓燕喜忧参半,因为她知道张某的妻子怀孕后状况不稳定,特殊时期,医院又只允许一个家属陪同,张某在言语中透露的焦虑情绪,这让卫晓燕对他多了一份担忧。
卫晓燕首先肯定了张某对女儿的担忧是很正常的。因为在疫情之下,每个人多少都会有担忧,而女儿之所以频繁给张某打电话,正是因为女儿也需要倾诉。“你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也许短暂的分离是你们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但其实这恰恰也是一个让女儿独自锻炼的的机会。”听了卫晓燕的一番信心建设和心理疏导,张某紧锁的心门好像一下子松开了。
没过几天,张某又给卫晓燕打来电话。那一刻,张某的妻子进入了产房,产房外的张某形单影只,感觉一切都不可控,情绪有些崩溃。卫晓燕记得,这通电话的前10分钟,张某的情绪非常强烈,而卫晓燕所做的就是倾听、接纳、共情,一点点地帮他捋顺情绪。通话持续了半个小时左右,随着情绪的释放,电话那头的张某心情渐渐平复,产房里张某的妻子顺利产下了宝宝。
当晚,卫晓燕为生产后的张某妻子送去了下奶的鲫鱼汤。张某看着卫晓燕的到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奚老师,我这几天总睡不着觉,一直待在家里,总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咨询者顾某发来的微信让心理志愿服务团队一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奚华英动起了脑筋。原来,疫情打乱了顾某女儿原本的外出补课计划,文化程度不高的顾某因为孩子做不出题目而倍感焦虑。搞清情况后,在征得顾某同意的前提下,奚华英及时联系了大学生志愿者对他的女儿进行了多次网上学业辅导,这让顾某着实心安了不少。
“疫情给普通百姓身心、生活、家庭上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很其实多人需要心理干预和疏导。疫情中的心理咨询有很大程度带上有危机干预的色彩。”奚华英告诉记者。
据介绍,“心路”志愿团队的心理咨询师们还会根据服务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情绪、工作、家庭关系等普遍性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对其中有需求的服务对象进行跟踪疏导。并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推送官方防疫资源包,给民众的焦虑情绪“降温退烧”,为大家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
作者:王星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