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疫情发生早期,湖北省有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其中40%在医院感染。可见,做好医院感染防控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因素。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表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院感防控不仅仅是一道‘防火墙’,更是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底线,没有捷径可循。”截止到3月上旬,先后有500多名医护人员进入应急病房参与救治患者,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向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作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公卫中心从1月20日起,就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公卫中心4栋应急病房大楼均采用了负压系统,对于高风险的治疗操作,应急病房内还配备了正压呼吸器。“除了硬件给予支持,严格的院内感染控制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身为感染病专家的公卫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深知做好医院感控的重要性。
据悉,去年12月下旬武汉宣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公卫中心凭借高度的敏感性,在1月2日、3日,连续两天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这个演练完全是按照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真实流程来实施,医疗、护理、后勤、安保全部参加了演练。事后针对每个感控细节进行总结,查漏补缺,之后根据短板和不足,对所有人员进行了分专业培训。根据国家下发的相关文件及通知要求,结合公卫中心实际情况,1月20日感染控制科修订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工作预案》,并细化责任、明确分工;1月23日修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隔离措施、应急病区内部管理、防护用品使用、复用物品消毒、患者收治、发热门诊收治、医疗废物处置、环境物表消毒等制度流程20余项,下发全院各部门学习,提高全员防控意识;2月1日制定《非应急病区日常收治和标准防护工作指引》,统一两院区管理,做好科学防控。
在公卫中心成立之初,就未雨绸缪专门设置了感染控制科,全面统筹院内感控工作,落实具体感控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感染控制科就将工作人员作为监督员进入应急病房,全程监督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是否规范、工作细节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否标准。随着兄弟医院派驻医护人员前来支援,必要的感控培训是每一名外院医护人员进入应急病房前的必修课。“虽然支援的医护都是外院的重症医学团队,但是直面传染病的机会并不多,无论之前名气有多大、临床经验有多丰富,必须严格培训,所有医护人员通过感染控制科的考核后才能进入一线。”在朱同玉看来,院内感控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在应急病区内设立双向语音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云端储存,院感、护理、医务等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可以随时监督脱卸环节,语音交流指导,及时发现风险点提前干预。”对于公卫中心的感控工作,外援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市一俞康龙主任感慨“公卫中心人人都是感控达人,正是这严谨的院感流程和一个个严格的感控达人守护着医护人员的安全。”
为了及时了解一线医护人员身体状况,公卫中心采取了电子化管理和追踪。为直接参与救治人员建立健康档案,进入应急救治流程的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咽拭子核酸筛查和胸部CT筛查,判定无相关风险之后进入工作环节,工作期间每日接受体温监测和症状监测,进入岗位前接受干扰素喷雾预防,每五天接受一次咽拭核酸检测。一轮救治工作结束后,所有医护人员接受为期十四天的医学观察,在此时间内接受咽试纸、核酸、血液、CT等检查,所有检查无恙后才能离开。
随着救治工作的深入,针对出院患者增加,终末消毒和多重耐药菌筛查和日常消毒工作成为工作重点,过氧化氢喷雾和噬菌体喷雾交替使用,避免感控盲区。
医疗行为可以约束,医务人员可以培训,医疗废物也必须处置全流程监控。公卫中心对医疗废物的处置过程采用数字化管理,实现医疗废物电子台账,能够对每次交接的数量和重量进行精确的数据采集与核对,对每件医疗废物进行唯一编码实现精准的实时定位和溯源。目前,公卫中心医疗废弃物均在院内焚烧炉内作焚烧处理,不存在运输和环境感控风险。
据了解,感染控制科结合工作实际,正在组建团队编写专业感控经验书籍,申请消毒箱发明专利一项。由于脱卸防护用品是感染风险较高的环节,感染控制科创新设置四区脱卸法,每个区域用红色的地标线分割,在该区域脱卸完相应的防护用品后再进入下一区域,实现由污到洁的流程,这个脱卸不返回,不交叉,切实降低了医护感染风险。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