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2019年颅脑创伤进展:数据库,生物标志物,及分层治疗》的特邀评论性文章。《柳叶刀神经病学》特邀全球知名专家对每个年度最重要临床进展做点评,充分显示江基尧教授及其上海仁济医院颅脑创伤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江基尧教授团队对2019年度国际上的颅脑创伤重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该文指出,最为关注的重型颅脑创伤临床救治研究未见突破性成果,亟需开展全球性合作研究,发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研究。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该利用临床病例多、临床经验丰富等有利条件,主导和引领颅脑创伤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和大数据临床注册。
文章对5项临床研究进行剖析和点评,并指出当前世界颅脑创伤研究特点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欧盟牵头开展的CENTER-TBI研究发现欧洲脑外伤病人,年龄中位数为50岁,近半数病人进入监护室治疗,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病人是轻型颅脑创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脑外伤病人年龄、伤情、救治特点等有着很大差异。
此外,团队认为颅脑创伤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发现,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轻型颅脑创伤病人有价值的标志物。Tau蛋白被认为是颅脑创伤后激发、进而发挥一系列脑损害作用,包括促进痴呆的发生。
其次,多巴胺类药物能否改善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取决于患者是否多巴胺转运体过低。白质结构的完整性是经皮直流电刺激改善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重要前提。
该文章通讯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所长江基尧教授,第一作者是冯军峰博士。这是继该团队今年3月刊登《柳叶刀神经病学》长篇系列报道《中国颅脑创伤》、9月短篇《中国颅脑创伤监测——作者回复》后,江基尧教授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在该杂志发表的第三篇文章。
江基尧教授带领仁济医院以及中国颅脑创伤专家团队,已完成欧盟与中国颅脑创伤大数据前瞻性疗效比较研究、正在开展2项美国注册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这将继续改变中国和全球颅脑创伤救治指南、为进一步降低全球颅脑创伤病人的死残率作出中国贡献。
作者:叶佳琪 唐闻佳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