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朱为模讲述“气功/太极拳研究和应用启示”,法国里昂第一大学东部医学院教授米歇尔分享“气功与法国里昂的渊源与未来”,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廖赤阳教授谈“跨域的文化与共通的内证”……本周末,这场关于中国古老太极、气功的研讨会十分“洋气”,海外专家热情地与中国专家、学者交换对太极拳、气功等养生文化的理解。
10月19日-20日,以“太极·气·健康”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太极健康研讨会暨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气功科学研讨会举行。大会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气功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希腊、西班牙、新加坡等国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养生文化爱好者参会。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气以臻道”第二辑新书发布访谈,多位参与编写、编译《中医气功常用术语辞典》(法汉双解、英汉双解)的幕后人员走上前台,与参会代表分享学术见解以及“太极健康”海外拓展的心路历程。
那么,外国人为何热衷琢磨气功、太极拳?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杨永清的讲述包裹着一些答案。
“数千年来,太极文化与气功锻炼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养生术以其特有的无创伤性、自我锻炼与身心灵兼修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青睐。”杨永清称,大量研究与实践证明,太极拳、气功等是中医“治未病”独具的有效方法之一,对许多慢性病、身心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与推广运用。
上海市健身气功协会副会长陈肸也谈到,太极与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两者相互关联,又有所差别,都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发挥过重要作用。当代,健身气功、医疗气功、太极拳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关注。
值得一体的是,上海还是新中国医学气功的发祥地之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张怀琼介绍,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就建立了气功疗养所,开展气功治疗高血压、溃疡病等慢性病的临床实践,并率先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上海又率先成立了专业气功研究所,在气功临床、科研、教学、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作为全国最早、最大的专业气功研究机构,协同国家气功管理部门在传统气功功法的挖掘整理、科学理性地辨识气功、传递学术文化方面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太极·气·健康”,探讨的是传统锻炼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对于生态环境与身心健康的科学作用,与会专家学者就携手挖掘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精髓,造福人类健康,达成共识。
据了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合办的“太极健康中心”于2016年成立。目前,“太极健康中心”的建设工作已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统医学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和《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35年)》,是“健康上海”“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本次会议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太极健康中心与澳门中医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共同关注的健康领域开展教学互访、科研合作,并计划设立“太极健康中心澳门分中心”。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