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上海的卫生健康系统里,有一大批在祖国怀抱里成长的专家名医,他们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关爱患者,刻苦钻研医术,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根据国家卫健委与上海市实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有关精神,与文汇报共同推出“名医与共和国共成长”大型征文活动。本次活动获得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来稿众多,本报选登优秀作品刊发,希望这些共和国名医的成长经历、爱国奋斗故事成为广大青年医生学习的楷模,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建功立业新时代。
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赵维莅,是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女神”,患者心目中的“天使”。她身兼数职,集医、教、研于一身,却能在每个角色里游刃有余,力求完美。
交大医学院最年轻女博导、中国最美女医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赵维莅几乎拿到了青年人才领域的所有重量级奖项,在国内外血液学权威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但她始终对荣誉处之淡然。
“女神”赵维莅
赵维莅致力于血液肿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带领着一支年轻精锐的淋巴瘤团队,努力翻越血液病的另一座“大山”——恶性淋巴瘤,屡次斩获科技大奖,为推动淋巴瘤转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中国科学家在淋巴瘤研究领域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如今,淋巴瘤治疗已经成为瑞金医院的又一王牌,全国各地病患慕名而来。
“开始时,她在大家眼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她有太多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我们只有仰望、敬佩。可慢慢回过神来,才忽然发现,她居然是个女人啊。”血液科的一位医生向记者调侃道,和赵主任在一起,大家常常会忘了她的性别,在专业领域,她是我们的“最强大脑”。她悟性极高,又勤奋钻研,身先士卒,举个例子,最近科里需要血液样本,她第一个撩袖管献了40ml血,谁不愿干的活,她都第一个挺身而出,所以大家对她都是服气的,团队的凝聚力很强。
说起女性的优势,她说,是“韧性”。而她的坚韧、执着,从最初的专业选择就可见一斑。坐落于瑞金医院的血研所,是沪上医疗界的一块“金字招牌”,这里流传着“一门四院士”的佳话,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成为国际通行的治疗标准,“血癌”终于有了治愈可能。
但是,作为陈赛娟院士的爱徒,赵维莅偏偏选择了另一条艰难的路——淋巴瘤,它位列世界十大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急剧升高,而且患者死亡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淋巴瘤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和方法,无数科学小组都在为如何提高生存率苦苦鏖战。
在淋巴瘤中,有类“特级杀手”叫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它在亚洲地区相对高发,且恶性程度与白血病无异。赵维莅及其团队为了攻克病魔,埋头钻研,终于,在陈竺、陈赛娟院士的指导下,全球迄今关于NKTCL最全面系统的基因组学图谱面世。2015年,国际知名期刊《自然遗传学》专门报道了这种亚洲人高发的淋巴瘤发病原理和临床预后的最新研究。
同时,赵维莅及其团队又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不断优化的淋巴瘤患者诊治手段和方法,患者的2年生存率从原先的40%提高至80%。她说,这归功于专业的医学研究和强大的MDT团队(多学科诊疗团队)。而她的团队则把成绩归于她的个人魅力——没有赵主任在各科室间协调沟通,我们就建不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人淋巴瘤生物样本库,也就没有这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而这也是赵维莅最大的贡献之一——带领团队花费10几年时间,筛选了600多个中国患者,建立了一个中国人的B细胞的分子分型基因谱,用它可以检测95%以上适合中国患者的基因突变。同时,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也在紧锣密鼓地建立之中。这就相当于用基因谱给患者“算命”,比如基因里有这些分子,就可能会复发。这个独创的基因图谱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
“淋巴瘤是血液系统肿瘤,它会像小船一样,随着血液系统向全身播散。所以许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分期就比较晚。我们要做的是‘逆流而上’,想尽办法给患者最大程度的治疗。” 赵维莅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会竭尽100%的努力。
“天使”赵维莅
在瑞金医院血液科5楼病区的入口,有一面感谢墙,上面贴满了患者的感谢信,每一封信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赵主任的感激;墙对面的小桌上,厚厚一叠旌旗堆成小山。护士长说,患者常埋怨,为什么不把旗子挂起来,可是实在太多了,真的没地方挂。
“她对患者是真的好,掏心掏肺那种好,在患者眼里,她就像个天使。”同事说,忙到没有时间吃午餐的赵维莅,每天都会挤出时间去门诊、病房走走,每个患者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
这里有一群CART患者,就是复发难治,连化疗都做不了,几乎被判死刑,最后只能尝试最新的细胞治疗。为了让他们平稳度过危险期,赵主任每天去病房安慰患者,连双休日也坚持去,她还要求每个医生也要每天去探病。经常一个病房一天会出现三、四拨去慰问谈心的医生。
“除了身体的治疗,心理疏导也很重要。要激励患者树立科学的医疗观念,积极配合逐层推进式的治疗。要和患者站在一起,共度难关。”在赵维莅的倡导下,五楼病区成立了一支由患友组建的义工团队,还建立了“患难之交微信群”,十几个团员都曾是赵主任的淋巴瘤患者,如今有的已经结束疗程三年或一年不等。回归生活后的他们,定期回医院当志愿者,讲述他们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激励病友战胜癌症。
同事和学生眼里的“女神”,患者心目中的“天使”,学术水平、临床能力、人文素养同步卓越的赵维莅仍在医学岗位上不断奋斗。时代的洪流在推进,她仍会逆流而上,凭一己风姿为祖国的健康事业做贡献。
作者:王慧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