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文汇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救死扶伤的医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勇攀科研高峰的教授,长海医院骨科医生苏佳灿几乎将每一个角色都完美诠释了。
31岁破格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38岁晋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苏佳灿长期以创伤骨科为专业特色,在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研究、军民融合医学装备与生物材料研发及转化、严重复杂四肢骨折、骨不连诊治等方面有极高造诣。
从医近20年,苏佳灿取得了诸多成就:率先在国内开展多项新技术新疗法,并成为在生物材料运用于骨科疾病治疗方面有独到造诣的骨科专家。他主攻的战创伤救治和相关器材研制成绩斐然,骨质疏松基础研究与药物研发硕果累累。
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1994年,苏佳灿从福建南安侨光中学考入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十年磨一剑,实现了做一名人民军医的光荣梦想。本科毕业时苏佳灿以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读研,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师从我国著名的创伤骨科专家张春才教授,主攻战创伤救治和相关器材研制,成绩斐然,研究成果获十项专利,用精湛的技艺为无数毁损伤患者保住了肢体。
在苏佳灿看来,创伤骨科的许多研究可以实现平战相结合,战时服务战场、平时造福百姓。在临床中,苏佳灿发现,修复骨折病人骨缺损的生物材料,都是昂贵的进口材料,他迫切希望可以做最适合中国人用的、我们自主研发的生物植骨材料。
于是,在2008年,时年31岁,刚刚被破格晋升为长海医院骨科副教授的苏佳灿,决定继续深造,师从国内著名材料学专家华东理工大学刘昌胜院长读博士后,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植骨材料。
从1999年读研究生开始,苏佳灿一直是交叉学科理念的推崇者。当时,骨科领域生物力学研究刚刚兴起,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苏佳灿选择了骨科生物力学研究,并主动找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参加他们的研究生课程学习,从1999年到2004年,苏佳灿在同济大学旁听了5年的生物力学课程,接触了许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并且有机会跟随丁祖泉院长学习。其博士论文《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被评为当年全国学术专著评比一等奖。
中国不缺好医生,最缺乏的是既懂医学又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苏佳灿就是“医工结合”的典范。而每一次挑战新的领域,学霸出身的苏佳灿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从2008年进入生物材料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淀,如今苏佳灿的科研团队已是国内医用材料领域崭露头角的生力军,作为第一申请人承担包括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等20余项科研项目近3000万元。
除了是临床医生和科研骨干,苏佳灿还是军医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苏佳灿热爱教学和三尺讲台。
为了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复杂的医学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苏佳灿打破常规,创立了“起、承、转、合”的课堂教学法,认真打磨每一堂课,以精品课程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凭借着独树一帜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比赛、解放军总后勤部院校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首届青年教师授课能力大赛一等奖;其中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比赛一等奖,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个一等奖。
上医治未病
苏佳灿自从医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高龄老人髋部骨折难题,这种骨折通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则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严重的后果。高龄老人本身身体状况就不佳,手术风险极大。在传统观念里,老人“耗”不起手术,很多教授或家属不会考虑动手术。
而在苏佳灿教授这里,他从来不会因为畏惧风险而置患者的困苦于不顾。整个上海的医疗圈流行这样一句话:“高龄骨折怎么办,长海医院找佳灿。”
▲ 经过扎实的基础研究,苏佳灿提出了骨质疏松症的精准化治疗方案
如此严重的老年骨折,元凶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目前,我国预测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约有8400万人,全世界患该病的总人数超过2亿人,由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骨折每年有130至160万人次。医学界现已将高血脂、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三种疾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通常骨质疏松被认为是内科病症,而苏佳灿所在的创伤骨科属于外科的范畴,往往是病人由于骨质疏松引发了骨折才被送至创伤骨科,作为骨科医生,是被动接受的。苏佳灿希望可以将外科医生的工作前置,从防治阶段开始,防患于未然。“真正高水平的医生需要去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病”,即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医治未病”。医者仁心,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病患的痛苦。
经过扎实的基础研究,苏佳灿提出骨质疏松症的精准化治疗,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寻找骨质疏松疏松发病的特有靶点,针对靶点开发抗骨质疏松新药;其二是构建骨质疏松靶向治疗体系,改变以往“无选择性杀伤”的状况,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关键形成精准打击。目前,苏佳灿的团队已经找到了多种抗骨质疏松的特有靶点并针对性地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研发,申报了多项国家药品的生产许可。
苏佳灿指出,目前大众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仍有误区,也有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没什么大不了,并不像心血管病或癌症那么可怕。实际上,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也不小。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导致骨折,明显增加老年人死亡率和致残率;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为31%,女性死亡率为17%,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 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59%的男性患者丧失行走能力。
而作为临床专家,苏佳灿常常将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带到实验室的研发中心去寻找解决方案,同时再回到临床中试验它到底管不管用,这样就形成了正反馈的闭环。比如在生物植骨领域,国内的研究人员可能有几万人,每年都能产出一堆论文,但有多少人能做出产品并应用到病人身上?
苏佳灿解释,所谓转化医学理念就是临床医生发现问题,并在实验室中找到解决方案再通过临床验证,能够把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的实验室专家进行对接。一个细分行业研究深入的技术专家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技术运用到临床中,价值则大打折扣。
无论是临床产品的转化、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还是生物植骨材料和医学装备的研发等,看似互相关联,实际上每一块都有着庞大的知识体系需要去学习,不仅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同时真正做到多学科的融合也非常困难。在每一个新的领域,苏佳灿总能沉浸其中。
军人的使命在于责任和奉献,医生的使命在于救死扶伤,教师的使命在于教书育人,科学家的使命在于科技报国,苏佳灿将每一个身份都力争做到最好。而在“背”着病人趟过一条条险急河流的过程中,他始终不忘初心,践行着医者的信仰与担当。
名医简介:
苏佳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兼任中国骨质疏松防治联盟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组长,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理事长,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协会副会长,上海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
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新优青”、上海市白玉兰科技人才等人才计划。主持并完成含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军委科技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重大科研任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获中国五四青年提名奖、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青年英才科创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荣立解放军个人二等功。
作者:常海
编辑:金婉霞 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