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院首先是百姓看病问诊的地方,但又不应仅仅满足于看病!
如何站在更高角度看待市级医院?如何将市级医院与区级医院区分开来?昨天召开的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会传递出新风向:未来,上海市级医院将不断提升策源能力,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医学成果,使上海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药物、新设备、新器械策源地,为健康上海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度高,一大批患者受益
上海临床医学底子很好:三甲医院数量多、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度高,拥有一批高水平医科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科研相互促进、联动支撑的发展格局下,医学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批重大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相继问世,其中一部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团队提出的肠道具核梭杆菌含量,可预测大肠癌预后和大肠癌化疗效果;夏强团队创立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目前该团队每年完成超过400台儿童肝移植手术,连续六年居世界首位。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主持研制世界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樊嘉院士团队研发两项全球首创的肝癌检测技术。此外,该院还携手上海联影成功研发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大大节省患者费用。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院士及其学生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一门四院士”创建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诱导分化治疗方案,被国际同行公认为“上海方案”,挽救了全球大量白血病患者,且为患者节约大笔医疗费用。
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开展的健侧颈七移位术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痉挛瘫临床试验,为中枢损伤后致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带去福音。
大型医院里的新部门传递新风向
近年来,市级医院所承担的高水平研究项目量质齐升,在全国同行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
据统计,从2014年至2018年,上海市级医院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46项;从2013年至2017年,全市38家市级医院共发表SCI论文26584篇,其中中山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瑞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和华山医院7家医院发表卓越国际论文数位列全国医疗机构前30名。
近年来,市级医院牵头制定临床指南累计280项,其中5项为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参与制定临床指南累计397项,其中国际临床指南9项;研究成果被纳入临床指南累计369项,其中国际临床指南50项。
一大批临床医学成果的涌现,与上海在临床研究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密不可分。目前,大部分市级医院已建立临床研究管理部门,有17家市级医院独立设置临床研究中心,6家医院作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市级医院还设立了院内临床研究培育项目,培养更高水平的临床研究专业队伍。
可以说,大型医院的这些新部门传递出一个新风向:围绕临床难题,解决临床问题。
创新考评,临床研究纳入绩效考核
为及时总结医院在“点”上的经验,进一步激发医院、医生的临床研究活力,上海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推进工作,将从顶层设计层面创新机制体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以推进。
比如,结合特大型城市常见多发病以及“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研究和推广能减轻市民病痛与经济负担的临床适宜技术,完善集预防、治疗和健康管理“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疾病防控机制,助力上海加快建设亚洲一流健康城市。
上海在推进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时还提出,要围绕科学前沿和重大疾病,组织跨学科、跨中心联合攻关项目,加强成果转化以及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的联合研发。
作为制度配套,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对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的服务保障,包括创新评价激励、优化评价体系,把临床研究工作纳入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体系,探索更加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等,逐步将临床研究投入、产出及成果转化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