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对水也很有讲究,他是最早讲水的。他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不要死水,要活水。有关陆羽评水,晚唐张又新写了《煎茶水记》,可是《煎茶水记》讲的事情可能有问题,其中引用的陆羽的话,可能是张又新自己编的。欧阳修两次写文驳斥张又新,说陆羽认为不要喝瀑布水,是因为瀑布水夹泥沙而下,并不好,他骂张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后来很多有关茶道的人都批评张又新。
可是不管怎么样,有一些泉水,在唐朝被认为是最好的。唐朝品茶有一句俗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但是今天人们好像完全不知蒙山顶上茶,这是因为蒙顶山茶到宋朝以后就完全没落了,到了元明,大多数人包括文人雅士都不知道。关于扬子江心水,我去考察过,扬子江心水现在在镇江,依据是,明朝时,金山寺还是在江心的,因为长江水向北面冲刷,南面就一直淤积,导致金山寺今天位于镇江。天下第一泉也是在镇江。“天下第一泉”很多年前疏通过一次,可是现在泥沙淤积,虽然底下有泉眼,一直冒水,但是这个水没有人敢用了。无锡的第二泉是稳坐第二,从来没有异议,大家熟悉的二泉映月就是无锡人阿炳在那边作的一首曲子。至于第三泉,也有说法称杭州虎跑泉第三,第三泉大概也是不敢喝的。
唐朝人标榜的名茶跟我们今天讲的不一样,陆羽讲的地方是他去过的地方,即现在中原一带,从陕西、关中、长安,到湖北、湖南,沿着长江一直下来,他还曾住过今天天目山一带。他提到峡州有许多茶,比如,峡州碧涧茶直到明朝末年还非常有名,在苏州、常州一代,富豪之家还有喝碧涧茶的,这在一些不是正史的记载里有所反映。
唐代的极品名茶有很多,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紫笋茶;东川有许多好茶,大多在宜昌一带,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寮……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江西出很多茶,可都是商货,是大路货,虽然多,但都不是好茶。关于天下第一蒙顶茶,古人很清楚地讲了贡茶是蜀地的蒙顶茶最好。白居易、孟郊喝蒙顶茶,都写了诗。《琵琶行》里特别讲到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诗中女子“名属教坊第一部”、“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觉得琵琶女跟他命运很像,这么有内涵的人,最后落到了这个地步。他写浮梁茶,就是大路货商品茶,里面就有暗含意义。白居易除了喝蒙顶茶,他还喝别的,“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椀绿昌明”,这是北川一带的茶。蒙山在雅安一带,昌明在汶川一带,唐朝最好的茶产在地震带。卢仝有诗云“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又说“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堕在颠崖受辛苦”。他希望上书朝廷,劝皇帝别再喝这样的好茶,老百姓都要苦死了。我们看到现在日本的茶打出来的泡沫都是绿色的,中国的皇帝“更胜一筹”,他们要求清明以前就去采茶芽,还要找白的,打出来的沫沫是泛青的白色。但为着这样的追求,几万人赶到山上采茶,后果是民不聊生。
明朝茶学问最高的是许次纾,他写了一本《茶疏》,其中提到蒙顶茶当时都没有了,到四川都喝不到。今天我们熟悉的有名的茶,都是明朝以后的茶,比如龙井、碧螺春、普洱,唐朝的茶全部都没落了。宋朝的时候,制茶中心移到了福建,有了武夷茶,可是武夷茶到了宋朝后也没落了。宋朝喝的武夷茶,和我们今天喝的又不一样——今天的武夷茶是明朝末年开始的。最有趣的是,到了21世纪,历代名茶全部都出来了,大家很幸运,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节选自《陆羽与茶道审美——郑培凯在上海图书馆的讲演》,刊2015年11月8日《文汇报·文汇学人》;郑培凯,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辅修历史,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协办中国文化中心,并担任主任及教授。著有《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茶道的开始》等。)
作者:郑培凯
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