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城市中心功能定位体现了其核心竞争力,对城市发展具有指引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城市中心功能定位不断优化调整,最终形成了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目标,彰显了上海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地位,“五个中心”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增强了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上海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力支撑,未来仍将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着力点。
近年来,上海按照国家战略定位,全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
国际经济中心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根据世界银行2017年全球城市GDP排名,上海位列第7。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GaWC)2018年的全球城市排名,上海位居第9,稳居世界一线城市行列。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逐渐增强。近期连续两次在英国独立智库Z/Yen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稳居第5位。
国际贸易中心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137个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在沪设立的贸易型总部获得了市级认证。2018年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量分别达到1/5和1/4。
国际航运中心的服务功能持续完善。根据2018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上海位列世界第4,跻身全球顶级航运中心之列。国际科创中心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根据全球三大创新机构排名,上海分别为18位、16位、15位,已经处于全球创新节点城市之列。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但是对标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国际一流城市,仍面临“有形无神”的差距,迫切需要在打造核心功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总量和密度仍不高。上海GDP总量虽超过5000亿美元,但与东京和纽约相比(均超过9000亿美元)仍有较大差距,人均GDP和地均产出均远低于纽约和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尚不强。上交所挂牌企业股票总市值约为4万亿美元,全球占比仅为4%,无外国企业上市。国际贸易中心的枢纽功能未显现。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比重仅为7.7%。国际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产业链未形成。上海航运服务业营业收入刚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高附加值航运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服务能级远不及伦敦。国际科创中心创新策源能力不突出。从PCT专利公开量排名前500家研发机构的全球分布看,上海仅有4家,位居全球第11位,远远落后于排名第一的东京(86家)。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也更加迫切,应立足“四个放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继续增强“五个中心”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围绕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适当放宽人口和土地限制,提高城市经济密度,积极抢占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高端环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智力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围绕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聚焦要素集聚、产品创新、价格引领、国际辐射、财富管理五个方面核心功能,加快建设全球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支付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高端财富管理中心。
围绕提升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瞄准全球投资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打造一批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市场大平台,提高全球贸易网络连接能力。
围绕提升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功能,探索开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航运离岸金融、融资租赁、保险与再保险、船舶投资基金、衍生品交易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围绕提升国际科创中心创新策源功能,强化基础研究的“厚度”,重视“科技人才”创新源头,从选人用人、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使用、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全方位为科研人员“松绑”,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作者:魏陆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