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天(4月28日),北京大学拉丁语标准考试将第二次开考,4月29日还将举行第一次古希腊语标准考试。考试面向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高校学生和青年学者。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将负责组织这两项古典语言标准考试,并给考生颁发成绩证书。
2017年9月举办的第一次初级拉丁语标准考试,是“汉语学界的第一次”。“设置与举办这一考试,是因为我们坚信掌握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是学习和研究西方古代和中世纪历史、文学和哲学等的基础,……是一个难以绕开的关键环节,因为可以使用的主要历史文献都是以这两门古代语言写成的。而标准化的考试可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和巩固这一基础。”北京大学西方古典学中心希望,这一考试能够体现和测量教学成果,并期待在将来得到国际认可。
中心负责人和各位老师均认为,尽管最近几十年里古典语言教学被逐渐推广到国内多所大学,但始终存在要求不统一、质量不均衡、课程内容不系统等问题。标准考试的组织和进行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有助于各学校教师掌握教学的进度和强度,促进西方古典语言教学水准的稳步提升。
《文汇学人》近日采访了拉丁语考试的两位主要命题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中心助理教授范韦理克和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顾斯文,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设计与期待。
▲顾斯文(SvenGünther),2008年获德国美因茨大学博士学位,2015年起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文汇报:您在这一标准化考试和证书计划中的角色是什么?
顾斯文:我很荣幸能在拉丁语考试的结构和大纲方面提供建议,在顾问之外,我自2017年第一次考试起也参与阅卷。
文汇报:考题是将一段拉丁文译为英语,为什么这样设置?
顾斯文:翻译始终都是对原文的阐释。如果能译为自己的母语,并使之符合本国的文化语境,当然是值得掌握的技能,也是我们给学生制定的目标之一。
然而,这一考试与证书的目的,是为了:1)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在古典语言的掌握程度上做比较,2)目前整个中国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学都处在初始阶段,我们希望能使之标准化,3)给我们学生的交流和研究提供一座国际间的桥梁。英语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通用语言,非英语母语的学生要将一门古典语言译成英语是很难的,但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整个学术界更有竞争力。
文汇报:考题是出自尤利乌斯·凯撒或康涅利乌斯·尼波斯的作品选段,为什么选择他们?以及,为什么要给出选题范围?
顾斯文:凯撒和尼波斯多个世纪以来都被称为“课本作家”(school-authors),即学校通常会使用他们来训练学生,弥合基本词汇、语法和句法学习同处理原始文本之间的差距。成为语言教材,不是因为他们把历史背景、概念说得比较清楚——凯撒撰写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尼波斯撰写了《名人传》——而是因为他们的写作风格非常抓人,有着清晰可辨的结构和语法构造。和其他作家相比,他们不会在写作漫长复杂的历史阶段时使用过度的修辞,如西塞罗那样,也不会过于简洁而饱含隐喻,如塔西陀那样,对程度较高的研究者来说后二者都不太好阐释。凯撒和尼波斯两位的风格都是直截了当, 刚开始接触拉丁文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
而在初级和中级考试中都声明范围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两位作家的风格有所准备,进而有所掌握。然而,因为这两位都写了不少作品,不会有学生提前就做过我们这个选段的练习,除非他们全都读过了——要真是那样的话那是太好了。我们的目的便是鼓励学生真的去阅读、享受并思考古典文学,考试只是促进这一目标的一个手段、一个推动力。
文汇报:你们在设计这项考试的时候,可有什么范本,例如自己在做学生时候参加过的考试?
顾斯文:当北京大学负责命题的范韦理克老师问我有何建议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已有些经验,作为一个参加过考试的学生,也作为一个组织过类似考试的老师。
在德国,我们有由国家颁发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标准化考试合格证书,两者都已经有很长历史。以我2011—2013年任教的东京横滨德国学校为例,考试包括3小时笔试(翻译拉丁文180字,希腊文200字),30分钟口试(有30分钟准备时间,翻译50-60字的原文),考试委员会包括拉丁语、希腊语教师和一位政府官员。
这张标准化证书至今仍是德国不少大学人文专业的强制性入学要求,如历史、罗曼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哲学,当然还有拉丁和希腊语文学,而其对医学和法学这类学科也很有用(通常可以由此获得一些学分或免修某些课程)。在这个标准化的理念之下,我们在公告中明确规定要求,让不同大学的教师和学生都有规则可循。
文汇报:学生们预计每天需要投入多长时间,才能通过这项考试?
顾斯文:这不太好说,因为不是每位学生都那么善于学习,而且也要区分课堂上的时间和自己学习的时间。在我们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第一年的拉丁语(希腊语)课程占6课时(分两次,每次3小时),在英文教科书的基础上,学习基础词汇、语法和句法,并融合语法范式和系统,以提升学生对拉丁语,同时包括对汉语和英语的认知。而且我们在第二学期,是一次汉语教学,一次英语教学。到第二年,是阅读和研讨课程,做原文的翻译、分析和阐释。
自己学习,以我在中学和大学的经验,应该每天都定下固定时间,大概一到两小时,包括复习词汇、语法、做翻译练习。好好做功课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每节课后都有4—6小时为好。第一年,掌握古代语言的基本特征,第二年第一学期,上过阅读课后,就可以去参加初级考试了。
文汇报:你们希望有多少学生来参加考试?
顾斯文:很难预测,不过我个人觉得每次拉丁文考试有30—40位学生参加比较合适,希腊文的可能会更多一些,毕竟古希腊研究在中国起步更早。不过,数量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有激情、耐力和能力,参加并通过考试。考试会给他们一个阶段性的评估,鼓励他们继续往前走。
文汇报:第一次考试的举办情况怎样,学生们有何反馈?每个等第的分布情况如何?
顾斯文:我觉得第一次考试举办得相当成功。每一个分数段都有所分布,我们发现了非常出色的学生,以及还能有更大进步空间的学生。
我们在考前制作过一个错误分类表,根据这些错误的等级,赋以相应的扣分值,作为所有阅卷者的批改标准。阅卷开始后,我们先是一起批改了几张考卷,作为相互校准,并且确保每张考卷经过两位阅卷老师批改,有些甚至有三位。这样严格的阅卷程序,在即将开始的第二次考试中仍会遵循,以确保批改质量,给学生正确的评估。
文汇报:考试公告中提到两部词典:Charlton T. Lewis的Latin Dictionary for Schools(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和William Smith与John Lockwood的Chambers Murray Latin-English Dictionary(Chambers: London 1976),可在考试中使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部词典?您是否会在课堂上使用,并向所有准备参加考试的学生推荐这两部词典?
顾斯文:我自用,并向学生们推荐的是C.T. Lewis的Latin Dictionary,这是一本覆盖广泛词汇的综合性词典。当然,市场上有更小更便于携带的词典,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即通常只给出很少的字词翻译,对一些专业词汇解释却不多。
如“potestas”这个词有很多不同的含义——职权,公职(从前一种意思派生而来),许可证,政治权力,规则,实力,潜力等。只有当你知道这些不同的含义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其在特定段落的使用,这在处理原始文本时很有必要。这是只有综合性字典可以实现的,它可以引领学生进阶到使用研究型的词典,甚至是包含一个词所有含义的Thesaurus Linguae Latinae。
文汇报:为什么会举办这项考试?您的期望是什么?
顾斯文:我认为在中国教授和研究古典学的时机已经成熟。从个体来说,中国已经有很好的研究人员,但从整个领域来说,尚缺乏标准化和全面的教育。当前,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计划,但在建立深层次的教学结构方面,没有真正的合作。其结果是优秀学生都去了国外,导致巨大的人才流失,使得这一领域在中国发展缓慢。而如果中国有一项标准被国际上承认,让学生具有可比性和竞争力,那么就可以构建可靠的架构,更容易实现学科发展的目标。
这对教师、学生以及最终的研究都大有裨益。因为我们的学生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差,不比他们更缺乏经验。我常听到这种论调。但如果我们有深层次的教学和研究,我们在国际学术界绝对是有能力与人平起平坐的。我的导师曾经说过,“我们都是只用水做饭”——但是,我们应该确保我们的加热设备是市场上最先进的。标准化考试就是这样的设备,将会把中国的拉丁文和希腊文学习与研究带到更高的层次。
作者:李纯一 编辑:于颖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