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昌祥民正在为申报“工程造价”这个新的本科专业而奔走忙碌。开办新专业的思路从何而来?是“产教融合”带来的启发。在多年与建筑工程领域企业的合作中,学校专业教师敏锐发现建筑工程一线需要优秀的技能人才,于是开始酝酿设立新专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建设与市场相匹配的专业,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作为上海第一家职业本科院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的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眼下,2023年毕业生的求职招聘正在进行中,目前有意向直接就业的学生75%已经在岗。而今年8月,该校37名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达100%。
与企业亲密接触,职业本科院校的课堂持续焕新
“职业院校的课堂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修建一条通往企业一线的‘快车道’——随时知晓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要求,才能最大程度缩短学生从校园到岗位的距离。”昌祥民说,职业学校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产教融合必不可少。
在中侨,一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上讲台是校园的一道风景。每学期,数十位来自建筑行业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深入实训课堂,指导师生如何使用最新的建筑软件,开展技能实训。另一边,学校也会派多位教师深入企业,一边学习最新技能,一边将学校丰富的教学理论输送到企业。
多年来,学校牵手腾讯、美团、华为、来伊份等行业龙头企业,集八方资源,多维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与企业的亲密接触,让职业本科院校的课堂持续焕新——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计划,都随着市场需求而“流动”起来。比如,在校企沟通中,老师们发现,如今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存量建筑较多,建筑修建使用多年后的安全问题或将成为建筑工程领域未来要关注的重点。为此,学校在思考筹建“建筑工程智能检测与修复”相关专业,为市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
职业院校学生同样可为高精尖领域贡献力量
正如很多教育界人士所呼吁的,职业院校走出的学生并不“低人一等”,高技能人才同样可以为高精尖领域贡献力量。在中侨,这一点正得到持续印证。
今年,教育部公布第一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中侨智能制造学院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建筑工程学院与上海家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4个就业育人项目获教育部首批立项。
据悉,在全国范围内,此次共有23所高校与中国商飞达成合作,其中90%高校为“双一流”高校,中侨是唯一一所职业本科院校。
多年推进产教融合,中侨的毕业生受到了市场和企业的欢迎。校智能制造学院党支部书记温友保说,早在2015年,学院就有两位专科毕业生进入商飞工作,如今已成为业务一线骨干,与不少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比肩。“商飞公司正是看中了他们具有机电一体化电工、数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等领域高级技能证书和具备专业技能技术,这也正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优势所在。”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