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外学生理论宣讲团在松江区泖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宣讲
“中国式现代化”用俄语怎么说?“守正创新”的德语版是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能否“一键查询”多语种版本?为了更好地让海内外了解、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学领先的学科优势,以及多语种学术资源,推出了包含11个语种的“二十大报告多语种对照查询平台”。用户登陆电脑、手机、Pad等终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输入需要查询的关键词,均可便捷搜索到其他10种语言相关段落的对照表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当前,上外师生在深化外语学科建设内涵的同时,正加快推进区域国别学交叉学科建设,着力构建基于区域、国别、族别、语别、群别的全球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提供更好的学科专业支持和人才支撑。
将语言能力转化为全球话语和国际传播能力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大厦楼宇到寻常巷弄,从主场外交到联合国事务,从中华大地到外国的田间地头……在上外,师生们努力将语言能力转化为全球话语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截至12月5日,上外已有登记在册的师生志愿者10627名,全校志愿者注册率超过98%。自2018年起,上外青年志愿者已连续服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五年整。五年来,超过2000位上外“小叶子”为进博会提供30余个语种的志愿服务;在国际马拉松赛场上,上百朵“太阳花”志愿者共赴一年一度的上海10公里精英赛;在中国派出的两批联合国志愿者中,上外学子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日前举行的2022年度“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上,一组志愿数据让不少青年学子感慨万千。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上外国际工商管理学院2019级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生张韵绮曾连续在第四、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担任志愿者。作为一名“小叶子”,她很自豪能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未来,我仍将积极投身城市外语服务,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
上外高级翻译学院2020级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刘良涛曾作为国际志愿者在联合国妇女署驻哈萨克斯坦办公室担任项目助理。他也是该机构第一位中国籍国际志愿者。“在海外志愿服务的经历中,我更深刻体会到国家和平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的来之不易。”刘良涛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行动在国际交流最前沿的上外人,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担负民族和历史的使命,站稳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在田野中沉浸式研修,提升讲好中国故事能力
就在不久前,上外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哈萨克斯坦田野调查团一行9人启程赴哈萨克斯坦,开展为期14天的学术交流和田野调查。师生代表团将基于一线、一手原则汲取在地、可靠知识,沿途宣介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为国内首个将国别区域研究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高校,目前上外建立了研学一体的“专业化”“特色化”田野育人机制。2017年以来,学校共派出1537人通过交换生项目赴国外学习,累计14167天;资助150余名研究生赴15个国家开展田野调查,总时长达1868天。
上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汪段泳教授是其中之一。2021年11月至今,他先后四次前往阿富汗,累计历时七个月,足迹遍布17个省份,走过大半个国家。尽管开展调查的过程危机四伏,但汪段泳始终坚持在田野一线。“只有深入最艰苦、最基层的地方去,才能有所发现,获取有价值而又不常见的信息。”汪段泳说。
在汪段泳等一批师生的行动感染下,越来越多师生奔赴海外。“截至目前,上外毕业生中在联合国任职的人数已有13人。近五年,上外学生赴各类国际组织实习人数超过100人次。”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外师生将继续加强国际传播实践,积极构建中国话语。“我们肩负‘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时代责任,将努力做到‘出人才、出成果、出影响’,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能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方面作出高等外语教育‘国家队’应有的贡献。”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樊丽萍
图片:上海外国语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