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生了二娃,家住曹杨街道的邵女士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被带娃“填满了”,家里的老人也为了给他们搭把手从早忙到晚。为了更好地带好两个娃,邵女士的工作按下暂停键,还特地自学考下了育婴师资格证,她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在繁忙的带娃生活中“喘口气”,更有专业人士指导她和家人如何科学育儿。
今天,位于曹杨·武宁党群服务中心的首个“宝宝屋”挂牌开张,邵女士带着26月龄的福宝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唱儿歌、做游戏、听绘本故事……给家里老人找到了喘口气的机会。在这里,邵女士还在专业营养师的指导下,了解到不少宝宝辅食的制作方法。
日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提出配套开设幼儿园托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设置社区托育点等具体措施,通过地方立法保护“社会最柔软群体”。
呼应市民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普陀区首批10个社区“宝宝屋”今天正式挂牌,覆盖全区六成街镇。旨在“以点带面、先行先试”,探索构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15分钟生活圈”,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幼有善育”的目标。
一屋一品,
满足不同家长的育儿需求
进入宝宝屋前,专门配置的保健医生会悉心检查幼儿的健康情况。记者在首个挂牌的宝宝屋看到,90平米的空间内,布置着各类充满童趣的游戏设施,10个一两岁左右的宝宝,在四位教师、家长志愿者的陪伴下,正在开展多样的集体活动。
据了解,曹杨新村街道此次挂牌的4个“宝宝屋”,分别位于人民城市客厅·武宁片区、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蓓蕾分中心以及兰溪路幼儿园。此次挂牌现场的曹杨街道第一个社区“宝宝屋”实施的是计时制、临时制幼儿托服务。
“社区‘宝宝屋’每年将为每个有需求的1-3岁幼儿提供不少于12次的免费集中照护服务,为每个新生儿家庭提供2次上门指导服务,为每个特殊幼儿按需提供上门服务。”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目前大多数“新手爸妈”工作压力大、带娃不易且缺少经验,“宝宝屋”的开设,正好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稍微“喘息”的机会。
在这里,邵女士既是家长、也是志愿者。最令她放心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些分离焦虑,具有育婴师资格证的她可以进入“宝宝屋”一同陪伴孩子。“0-2岁的孩子差异较大,针对每个孩子,我们都要有不同的托育方式。”现场的老师告诉记者。
用“一屋一品”替代“全屋一面”,为婴幼儿及家庭提供家门口的“成长守护”,让辖区托育服务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普陀区副区长王珏介绍,普陀社区“宝宝屋”以幼儿托、亲子托和特殊幼儿托为载体,分层结构、分类推进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的托育服务,满足不同家长的育儿需求。
“一老一小”资源共享,
让养育者也有收获
孩子的辅食要怎么搭配,才能让孩子吃的更健康?如何高效陪伴宝宝,才能更好促进他们的成长?有趣的是,在“宝宝屋”里,不仅幼儿能够得到游戏的空间和伙伴,就连家长也能享受一堂科学育儿的“大餐”。
普陀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奚岚介绍说,宝宝屋将“一老一小”理念资源共享,同时融入街镇特色,设置了家长讲座、料理妈妈、休息区等特色服务,让幼儿在“宝宝屋”里活动的同时,家长有休憩的空间。
据悉,普陀“社区托育服务”以全覆盖架构设计、全覆盖街镇布局、全覆盖服务对象为特点,将“宝宝屋”建设纳入各街镇社区服务范围,整合各街镇现状,融入“一屋多用”的概念,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原有空间衔接,嵌入功能多元、形式多样、服务面广的“宝宝屋”。“理想中宝宝屋的选址应该在靠近养老院的地方,让一老一小资源共享。”普陀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负责人叶冠鸿说。
足不出户预约,
步行几分钟可到
方便,是“宝宝屋”能够“击中”不少年轻父母需求的第一要素。邵女士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预约宝宝屋的流程十分方便——足不出户,只要在“一网通办”app上上传相关证件即可。
普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普陀区是全市首个试点完成社区“宝宝屋”与随申办政府网站链接全线上预约流程服务的项目,其中包括服务资格认定、预约、签到、婴幼儿接领安全性等相关流程,所有信息实现与“一网通办”大数据对接,采用“随申办”线上实名认证预约登记制度,由街镇统一受理服务需求。
下一步,普陀将全面推进社区托育服务“宝宝屋”建设,100%覆盖全区所有街镇有需求的适龄婴幼儿家庭,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普陀区域特色的社区托育服务工作。探索构建科学育儿指导服务“15分钟生活圈”,向“幼有所育 幼有善育”的目标迈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普陀区教育局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