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闵行区一所小学的校门“出圈”了!在近日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2020-2021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上,莘松小学的“微笑廊”校门获得该赛事的金钻奖。
“微笑廊”采用淡色调玻璃,以内外打通的视觉效果打破家校间的“围墙”。
一道小小的校门,缘何能在这项国内权威的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记者采访后发现,在这道连通校门、总长82米的“微笑廊”背后,蕴藏的设计理念远不止“美观”这么简单。
有颜值、有温度,有对孩子的细致呵护,也为送学家长乃至路人提供遮风避雨之所、歇脚之地……这道“别人家小学的校门”,也从另一个维度开启人们对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条长廊点亮放学路
刚刚过去的寒假,莘松小学校长张丽丽收到了一张簇新的获奖证书。其实,学校这道亮眼的校门在2020年9月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从学校所在的东闸路由西往东,82米的彩色长廊已是这段人行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微笑廊”的廊檐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寓意学校能为学生创造无限可能。再看学校的围墙,由纯铝板与玻璃间隔而成,玻璃采用了淡雅的颜色,送学的家长在校门两侧行走时,可以清晰地看到校园内的景色,还能顺便“张望一眼孩子”。
校门整体设计中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微笑廊”顶部一块块彰显学校体育特色、形似曲棍球棒的延展雨棚。过去一年多,这些雨棚在无数个风雨天为学生、家长和路人遮风挡雨。
莘松小学老校门
其实,在2020年由莘庄镇出资为莘松小学改造校门之前,这所小学的校门也和其他多数小学一样,是标准“三件套”——由普通的围墙、大理石铜字加上一道卷闸门组成。学校行政会议围绕校门的设计方案开展了多次讨论,并基于现实的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了设计思路。“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家长不能再进校接孩子,所以我们在设计校门长廊时,特意在顶部挑高,加设了雨棚,既能让学生在不淋雨的情况下从教学楼步行到长廊下各年级指定的放学点,也能让早到等待的家长有个歇脚点。”
2021年秋季学期,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课后服务出台,莘松小学大多数学生的放学时间延长到下午五点半。秋冬季的傍晚,为让接孩子的家长看清班级的班牌,学校在长廊顶部装上全新的感应灯,点亮了这段80多米的放学路,为“微笑廊”开启“夜间模式”。
用微笑点亮他人温暖自己
长廊建好后,学校在师生间为它征集名字,最终从几十个候选名中定下了“微笑廊”。
在张丽丽看来,微笑是直通人心的世界语,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丽的礼物。“我们希望,每天上学时,学生能将甜甜的微笑送给父母和长辈;放学时,再将幸福的微笑留给老师和同学。久而久之,让学生学会用微笑建立信任,用微笑点亮他人,温暖自己。”
去年六月的毕业季,学校向全体五年级毕业生征集了“笑脸照”,并将150多个毕业生的笑脸挂到“微笑廊”里。尽管这些学生都毕业了,但很多仍住在学校附近,时不时会路过校门口,每每看到自己的照片,都感觉很开心。
自从有了这道“微笑廊”,不少老师明显感到,在校门和围墙外驻足的家长多了不少。透过一块块淡色调的玻璃,有时间的家长会笃定地站在围墙外,聆听校园里的音乐铃声、琅琅书声,还有孩子在操场上活动时发出的欢呼声,不时会心微笑。
“以前每逢开学,看到一些新闻报道里说,有放心不下的家长时常会爬上学校围墙或者扒着栏杆张望孩子,所以,我们在改造围墙时干脆采用了透明设计,希望通过这种内外打通的视觉效果,打破家校间的‘围墙’,进一步拉近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张丽丽表示,除了在物理空间上打破隔阂,学校还想方设法把家长请进校园,通过“半日校长”、课后服务等环节设置家校互动,让家校关系更上一层楼。
作者:王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来源:莘松小学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