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02万,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064万,占总人口的13.5%。两者分别超过联合国划定的人口老龄化国际标准线8.7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且已接近深度老龄化水平。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任远教授主持的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在2021年开展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调查”,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保障和养老状况开展调查。
“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支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调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退休后离开工作岗位,儿女成家立业带来家庭生活的空巢化,同时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常常处于与原有的社会联系逐渐减少的状况之中,很容易陷入“社会隔离”的状态。这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老年人社会参与,我们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社会参与:经济活动参与(务农或从事其他经济性活动)、家庭劳务参与(帮子女带孩子或做家务)、社会事务参与(社团组织或公益性组织)、网络参与(智能手机的使用)。
对本次调查数据加以整理以后,我们得到1707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据。结果表明,只有约四分之一的老年人脱离劳动力市场后仍然参与经济活动;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通过家庭劳务给予子代力所能及的代际支持;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投身社会事务;“数字鸿沟”并没有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将老年人阻隔在互联网之外,与之相反,老年人网络参与率较高。
老年社会参与的基本状况
一、经济活动参与
1.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基本状况
我们通过“您现在的就业状态是务农吗?”“您现在的就业状态是仍在从事经济活动吗?(包括本职就业、打工、做小生意等)”两个问题调查了老年人经济活动的参与状况。其中参与农业活动的人数为305人,占总样本的17.9%,参与其他经济活动的人数为172人,占10.1%。其中,两种经济活动都参加的老年人只占0.6%属于极少数。
2.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的城乡差别
我们在调查中比较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城乡差异(按居住地分为农村、乡镇/城镇以及城市三种类别),表1可见有一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54.92%)仍在参与经济活动,乡镇/城镇和城市地区比较较低,分别占18.9%和12.25%。这可能与城乡地区老年人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的差别相关,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经济状况稍差并且养老金与城市退休职工的差距巨大,需要通过持续的经济活动参与维持自己的老年生活。
不同人口特征的老年人经济活动参与率的城乡差别
在年龄方面,无论城乡老年人口的经济参与以中、低龄老人(60-79岁)为主,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的经济参与较低。农村地区低龄老人有67.46%从事经济活动,中龄老人劳动参与比重为51.91%,80岁以上还有20.83%的人口从事经济活动。乡镇/城镇、城市地区老人的经济活动参与比重较低,在城市或者城镇中,中龄老人(70-79岁)经济参与比重就显著减少了,基本在7-10%,80岁以上高龄老人继续经济参与的比重极低。年龄方面的城乡差别一方面是由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导致的: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动参与以务农为主,农业活动大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城镇地区大多从事其他经济性活动对老年人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所要求,存在“年龄门槛”。另一方面可能与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有关,在农村地区相当一部分70岁、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需要通过经济活动获取物质资料。
在性别方面,参与经济活动的男性普遍偏多于女性,在老年阶段男性仍然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这一特征在城镇地区尤为明显。
在受教育程度方面,无论城乡,参与经济活动最多的都是“小学/初中”学历的老年人。就高学历群体而言,农村的参与率要高于乡镇/城镇地区,城市的参与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城镇地区的高学历老年人的大多都可以领到丰厚的养老金,而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微薄。
3.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情况
本文以“自评经济水平”这一指标作为分类标准,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状况老年人的经济活动参与的差异。由下图中的折线可见,自评经济状况偏差的老人具有更高的经济活动参与率,自评经济状况为“困难”“非常困难”的老人经济活动参与比重大约45%左右,经济情况较好的老年人的相应比例在25%左右。另外,通过直方图对比发现经济收入越低的老人具有更高的劳动参与,主要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对于非农业的经济活动来说,是更高的经济收入具有高的经济活动参与率,或者说由于更高的经济活动参与所以带来更高的收入。
二、家庭劳务参与
1.老年人家庭劳务参与的基本状况
本文中所说的老年人的家庭劳动参与主要是指为家庭子女提供的家庭劳务, 我们通过“帮子女看孩子”“帮子女做家务”两种典型的老年人家庭劳动参与考察家庭劳务参与状况,其中帮子女看孩子的人数为770人,占比45.1%,帮子女做家务的人数为746人,占比43.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时参与两种家务劳动的老年人占比较高(563人,33%),说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承担着子孙两代人的家庭劳务。从微观视角看老年人的家庭劳动参与是代际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的一种表现,并产生出综合的经济影响。老年人口为子女家庭提供劳务帮助,并非是我国社会的独有现象,老年人的家庭劳动参与已被纳入联合国老年人经济报告之中。
2.老年人家庭劳务参与的城乡差别
下表对比了家庭劳务参与的城乡差异:农村、乡镇/城镇以及城市地区的参与率分别是59.75%、58.08%以及52.51%,实际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城市地区参与率略低可能与城市部门中家政服务业发展有关,富裕的城市家庭可以通过购买家政服务来解决家庭劳务需求。
在年龄方面,由表2可见无论城乡主要承担的家务劳动的是中低龄老人,只有少数的高龄老人还在承担家务劳动。
在性别方面,无论城乡,女性老年人的家庭事务参与率要高于男性老年人,这与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息息相关,在老年阶段女性仍是为子女家庭提供劳务帮助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应当对女性的在家庭劳动中带来的价值予以认可和重视。
在教育程度方面,高教育程度的老人具有更低的为子女家庭的劳务帮助。受教育和家庭劳务参与上并未观察到显著的城乡差异。
3.老年人家庭劳务参与与代际关系
“隔代抚育”在我国儿童照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难免伴随着多重亲密关系的碰撞与交织。
研究表明,一方面老年人提供的家务劳动能有效地帮扶年轻家庭建立和稳固;另一方面,也面临老人身心压力陡增、晚年生活品质被家务拖累、抚育意愿降低、只催生不愿带、科学抚育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本文通过“自评代际关系”这一指标考察老年人家庭劳务参与与代际关系之间的关系。
由图4可见,基本上家庭劳务参与越高,家庭的代际关系也更亲密。而且不管是为子女带孩子,还是帮子女做家务,其和代际关系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别。
三、社会事务参与
1.老年人社会事务参与的基本状况
老年人的社会事务参与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公益性活动,另一种是老年社团。以往我们将老年群体视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但随着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有部分老年人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老年群体成为公益新力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热衷于社区纠纷调解、环境监督、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公益性活动,同时与老年人群息息相关的养老类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也较高。老年人的社团活动主要是指老年艺术团、广场舞团体等类似围绕特长和爱好展开的老年社会活动组织,由兴趣连结的组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方面团内部的交往和接触往往都是深层次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团内部的互动中得到认同感,另一方面老年社团组织往往以文艺汇演等方式扩展其社会参与的范围,这也增进了其他年龄群体对于老年群体的了解和认识,助于改善群际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口参与公益性活动的有387人,参与率22.7%,老年社团参与的人数为454人,参与率26.6%,可见围绕老年人兴趣爱好开展的社会活动对老年人而言更具吸引力。公益活动与老年社团两种不同社会事务的参与群体有一定的重叠,有15.8%的老年人(270人)既参与了公益活动又活跃于老年社团。
2.老年人社会事务参与的城乡差别
老年社会事务参与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老人的社会参与高于农村老人。表3显示出居住在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参与率最高为44.11%;乡镇/城镇地区的参与率次之为31.27%;农村地区的参与率最低(18.01%),可能与农村地区的资金、场地匮乏很少,有覆盖老年群体的社会事务组织活跃有关。
在年龄方面,参与社会事务的老年群体主要是以低龄老人为主,中龄老人次之,这一特征在城市地区尤为显著,有接近一半的城市低龄老年人都能参与其中。社会事务参与的低龄化倾向主要是因为社会事务参与活动对老年人的脑力行为能力和生理机能都较高。
在性别方面,城市女性老年人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可见女性老年人对于社会事务参与的热忱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社会事务类的活动需要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交际能力,而女性老年人在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在教育程度方面,参与社会事务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参与率越高,这一点在城镇地区尤为显著,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高学历水平的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主要是由于社会事务参与是一种偏技能型的活动有一定的“学历门槛”。
3.老年人社会事务参与和社会交往
对于离退休的老人来讲,社会交往是其获取信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丰富晚年生活的重要渠道,广泛的、高质量的社会交往益于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在本居住地您有多少经常交往的朋友?”来考察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状况。下图对比了参与社会事务和未参与社会事务老年人的交友状况,可以看到:参与和未参与老年人的交友数量都以“4-10个”为峰值;交友数量较少的一侧(左侧)是未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占比高,而交友数量更多的一侧(右侧)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占比更高。下一步研究可以通过交往频度和交往深度了解社会事务参与对老年社会交往的深层关系。
四、网络参与
1.老年人网络参与的基本状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互联网的普及,老年群体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之中,老年人的“数字鸿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本次调查通过“您日常使用智能手机吗?”以及“您使用哪些功能或软件?”来了解老年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参与的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网络参与率达到了62.57%。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网络参与也出于一种人际互动的渴望。一方面老年人可以通过网络手段超越时空阻隔强化家庭内部的关系网络,弥补家庭角色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由于退休带来的身份角色转变而造成的社会交往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社会资本的流失。
当然,互联网在便利、丰富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老年群体也是网络诈骗、谣言传播的重灾区。本次调查也对老年人网络参与的内容进行了调查,发现:80-90%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及即时通讯软件;约七成老年人使用影像功能;40%左右的老年人会使用线上支付、刷短视频及阅读的功能;三分之一的老年人会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络购物;只有20%左右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管理资产;有11.5%的老年人使用手机办公。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网络参与的重心在于网络沟通,其次是购物,消遣等为生活提供便捷性及娱乐性的功能,只有少数老年人通过网络手段管理资产和工作。
2.老年人网络参与的城乡差别
表4比较了不同老年群体网络参与的差异性,可见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和乡镇/城镇地区老年人的参与状况相似,参与率分别为78.65%(674人)和67.35%(196人);农村地区网络参与率最低,只有城市地区的一半(35.42%)。
在年龄方面,无论城乡网络参与的主体都是低龄老人,城、镇地区网络参与的年龄结构较为相似,其高龄老人的网络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地区的低龄老年人的网络参与率近在80%-90%,而农村地区低龄老人的网络参与率仅有城镇地区的一半,说明在网络参与方面虽然不存在“年龄鸿沟”,但存在“城乡鸿沟”。
在性别方面,男性老年人的网络参与率略高于女性老年人,农村的女性老年人网络参与率最低。
在教育程度方面,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网络参与率越高。无论城乡,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老年人的参与率达到了95%以上。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互联网参与率最低,这一特征在农村地区最显著,可见老年人的网络参与存在着“学历门槛”。
老年人在经济参与、家庭劳务参与、社会事务参与和网络参与表现出一些共性,也表现出一些有差别的特点。(1)低龄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水平更高,随着老年人口年龄增长,各类社会参与水平都有所下降。(2)经济活动参与、社会事务参与以及网络参与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经济活动参与水平,城市地区的老年人的社会事务参与和网络参与率更高。(3)男性的经济活动参与高于女性,女性的家庭劳务参与和社会事务参与要高于男性。(4)网络参与中居住在村镇地区男性老人网络参与度更高,而城市地区与之恰恰相反。(5)家庭劳务参与没有明显的学历差距,受教育程度越高,会显著提高社会事务参与和网络参与。
尽管老年社会参与的发展相比过去在不断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积极老龄化的具体实践中,“参与”仍然是相对薄弱的。如何构造合理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发展环境,仍然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施需要重点关注的议题。
作者:刘苓君(复旦大学人口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