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举国上下过着宅家隔离或半隔离的生活。家长本来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与孩子相处,享受亲子美好时光。
最近,有不少家长给中教君留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加强版的特殊假期带给亲子间的美好感受逐步减少,有的家庭甚至还出现了严重亲子冲突。
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赶紧开学,孩子也盼望早点儿去学校。如何告别这种身处一处却只是“好像”在一起的亲子生活呢?
超长假期里做好这三点,
真正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
1、不要过度以孩子为中心
首先要统筹设计好全家生活。家庭的功能很多,包括经济、情感、娱乐、生育、教育等。概括地讲,家庭是生活的组织,是过日子的地方。
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生活的全部,而且好的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比如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孩子既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又提高了他的责任心。
从目的来看,家庭生活要满足家人的各种需要。大人有大人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老人有老人的生活,合理的家庭生活要适合每个人,而不只是满足个别人。有的家长过度以孩子为中心,把夫妻、老人放在次要地位,“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成了孙子”,这显然要不得。
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往往容易只把孩子的学习放在核心地位而把其他方面放在次要地位,甚至不明智地要求孩子“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就不用操心了”。以个别人或者个别活动为核心,牺牲其他人和其他活动,是一种异化了的家庭生活,不仅不利于家人,也不利于孩子,矛盾自然会产生。
2、合理安排孩子的宅家生活
隔离在家的日子,该怎么过还要怎么过。抗疫期间的家庭生活主要包括了解疫情、做好疏导、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健身、教育孩子等。家长一定要做好分工,合理安排家庭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
全家的生活安排要尽量同步,千万不要让孩子准点起床家长却赖在床上,让孩子去锻炼家长却天天黏着手机。
关键要设计好孩子的生活。未成年孩子的生活不能完全靠自己安排,需要家长帮助设计。最忌讳的是没有合理的设计,除了学习之外无事可做,也不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孩子的生活一定要丰富、全面,结合条件和孩子的兴趣有重点地开展。除了学习生活之外,孩子的家庭生活还应包括四类:
【劳动】做饭菜、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叠衣服、照顾宠物;
【健身】广播操、舞蹈、体操、瑜伽、下棋;
【技艺】美术、书法、音乐、电脑设计、叠纸、剪纸、插花、刺绣、编织;
【休闲娱乐】看电视、讲故事、游戏、聊天、打牌
孩子学什么、怎么学,是一个科学问题,设计难度很大,家长要优先听从学校安排,孩子像平时上课一样按部就班地跟着学习即可,然后根据学校的建议安排其他学习内容,家长的任务就是提供条件、监督配合、反映情况等。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统筹时间、确定任务、列出计划。计划可以分为长计划和短安排两种,长计划就是抗疫期间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短安排是每天的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一定要具体、详尽,可以公示、张贴、签字,让孩子知道每天的每一时段要干什么,家长每天要检查,未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注明原因和补救措施。
3、愿意亲子沟通比沟通什么更重要
孩子整天待在家里,缺乏社会交往和学校生活,很容易产生各种情绪问题,需要及时沟通加以化解。沟通的前提是理解,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尽管很多人把读懂孩子挂在嘴边,但读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读懂,许多人并不完全知晓。
读懂孩子,当然要知晓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总体特征,比如三四岁孩子常常很“自私”,六七岁孩子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十二三岁的孩子很叛逆,这些是阶段性共性特征。同时,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孩子,家长要读懂自己孩子的行为、情感和思想等,尤其要读懂孩子内心的困惑。
不要对孩子的言行进行道德判断,要以孩子言行所暴露的问题为突破口去找解决办法,不能老是纠缠于表层问题。这如同家里有了苍蝇和蚊子,苍蝇、蚊子不是根本问题,可能房间里的垃圾没有清理才是根本原因,不清理垃圾,光想扑杀苍蝇蚊子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受教育的标志是你可以不接受某一种观点,但能够容纳它。所以,愿意沟通比沟通什么更加重要,家长永远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家长也要善于通过孩子的绘画、作文等渠道了解孩子。家庭教育行为,也是以引起儿童心智发生某种正向变化为目的,以任务导向为主,兼顾关系导向。亲子沟通中家长的态度应该温柔而坚定,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达到服务于孩子成长的最终目的。
孩子不是家庭的全部,
学习更不是孩子的全部。
愿意沟通比沟通什么更加重要,
只有母“慈”,才有子“孝”!
作者:洪明(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中国教育报2020年3月5日第09版《有些父母只是“好像”跟孩子在一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