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在线教育成为高校春季学期的打开新方式,高校和中小学首次全面开展在线教育。在线教育“打开”的不仅是春季学期,更是大学面向公众知识分享的大门。
上海交通大学3月1日全球直播春季学期在线教育第一课,262万听众全程听满两小时;日前,复旦大学的在线教育第一课同样吸引数百万听众,一批通识教育课程也在线公开,开放在线“旁听”;早在2月中旬开讲第一课的清华大学,更是开放了在线公开课的课程表,欢迎有兴趣的公众在线“蹭课”……高校在线教育,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疫情期间服务公众的满满情怀。
在上海交大第一课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讲授的“知识是最好的免疫力,合作是最强的战斗力”从“防控疫情从我做起”谈起,更是让“上海交大第一课”瞬间进入微博热搜榜。
看看各家高校今年的第一课,都有些什么闪光点——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第一课
越是面临困难越要保持定力
2月3日上午10:00,清华大学以在线直播的方式,通过清华大学快手号、雨课堂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清华大学官方微博等多个渠道,全校五万多名师生同上一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近两小时的“开学第一课”由党委书记陈旭介绍清华大学的疫情防控情况,校长邱勇解释为何要“延期开学,如期开课”,他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坚持上课会带来长远的收益。”而在此后正式在线开课后,他则时常连线旁听课堂。
此次直播不仅在清华大学官方媒体平台获得了极高的播放量,在快手平台也吸引了超10万人在线观看,累积获赞量超过65万。
邱勇说:“疫情来临,每一位清华人都应该担当一份责任,成为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表率。身为教师,大学的教学是育人的保障,大学不可放弃的职责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困境里,清华的教师必须始终坚持教学,学生必须始终坚持学习。”
“每临大事有静气。”他说,越是面临困难与挑战,越要保持定力。西南联大时期的清华人在战事紧张、飞机轰炸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教学、坚持静心学习,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当下,我们更要坚信生活中遇到的挑战,都将促使我们有所改进、得以成长。要坚信面对压力时所坚持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将让我们终身受益。要坚信在当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哪怕面临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技术障碍,坚持上课本身也将为我们全体师生带来长远的收获。”
学校“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承诺,也促使所有教师在一周内就完成线上教学准备,3900多门次线上课程迅速上线。
复旦大学疫情防控第一课
隔离是最好的防控措施
2月24日上午10时,复旦大学“硬核教授”张文宏和“疾控女神”吴凡联手讲授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正式上线。
在这干货满满的第一课,张文宏科普了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以及我们现在的防控状况:“肺炎本身就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要是得了新冠肺炎还不隔离自己,传染给别人,可能就是重症,这是我们完全无法接受的!”
他告诫学生:“最好的防控就是隔离。请同学们开学返校后先隔离14天,待在寝室,不要串门。”
“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结束时,张文宏如是说。
而吴凡解释了上海为什么病例不多,密切接触者数量却很多,“你听到这么‘可怕’的数字,应该感到这是‘好事’!因为这说明上海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质量高。如果10个密接者只找到了8个,剩下2个很可能就是危险的传播者。”
吴凡抽丝剥茧地展示了一个个“破案”故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源以及密切接触者排除出来,她强调“如果你身边有外来的人员的话,一定要帮助他们及时报告并进行居家隔离”。
她还给出防控策略:“不结伴外出、聚会,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前往公共场所、乘坐公交时注意个人防护、开窗通风;互相交流不宜近,保持一米的距离;避免握手和拥抱,用拱手微笑的传统礼仪代替打招呼,经常通风换气防飞沫。”
此外,养成正确打喷嚏的习惯。她说:“在公共场合、教室里,哪怕在家,也不能毫无遮拦地打喷嚏,因为喷嚏一打,整个空间就弥漫着飞沫、气溶胶,这非常危险。如果实在来不及掏纸巾,喷嚏就来了,就要头微微低下,用手肘捂着口鼻,左右无所谓,这是最容易的。”
衣服手肘弄脏了怎么办?“这个病毒在干燥物体的表面能存活的时间比较短,回家以后清洗衣服,不能洗的就晾在阳台上,经常晒晒太阳,病毒对紫外线很敏感。”
同济大学在线学习第一课
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
3月3日下午同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课在线上开讲。同济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专家赵旭东给师生们带来满满激励。
他说,疫情突如其来,处于紧急事态中的人们需要陪伴、支持和引导。因此,心理救援队员要与一线的其他医务人员一样,顶着恐慌、焦虑、迷茫的雾霾逆行。
心理援助能对个体心理的应激反应,进行管理、疏导,预防心理创伤,缓解痛苦、调节情绪、鼓舞士气;引导和构建社会认知,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
学生如何克服焦虑情绪,安下心来、专心学习?赵旭东给出了5个关键词:一是“安全”,物理环境安全,身体和心理健康;二是“平静”,情绪健康表达,情绪情感稳定;三是“连接性”,人际沟通和谐,有亲人+朋友;四是“自我效能和团体效能”,家庭及个体的自信建设;五是“希望”,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能做到这5个方面,大多数人是不需要专门的心理学和医学干预的。
“我们要认识到,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性,同学们要学会在灾难中学习和成长。”赵旭东说,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砺意志、锻炼体魄、提高能力、增加体验、加速成长、承担责任、成就业绩的重大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功能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
华东理工大学“云团课”第一课
疫情期间更应科学饮食
8.8万人在线听课、互动,累计弹幕8000余条……2月29日,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小花梨B站(即哔哩哔哩)直播间开设的“云团课”第一课“火”了!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以“疫情期间饮食指导”为主题开讲第一课。
免疫力与食品的关系、如何搭配食物、疫情期间的健康饮食结构、营养合理摄入……一个多小时授课中,刘少伟的话题几乎集齐了营养大全。
“别瞧不起鸡蛋,它有最接近人体需求的营养成分。”他说,疫情期间要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类食物,以帮助增强免疫力。“很多人不会想到,每天一枚鸡蛋是很好的选择。因为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最接近,对儿童乃至成年人都是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我国建议居民每日摄入蛋类25—50克,相当于半个至一个鸡蛋。千万别认为鸡蛋常见就是营养不够高级!”
对那些管不住嘴的同学,他连说三遍“千万别吃零食”。对着直播镜头,刘少伟掏出了一小包薯片,“我这样‘出身’食品专业的人,看一眼成分表,就能判断摄入的热量。薯片里的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确实是我们日常需求的成分,但是30克波浪薯片就达到了我们日常卡路里摄入需求的一半,而最小包的薯片都不止30克。换句话说,如果你在寒假期间正常吃三餐,还吃零食,不增肥才怪。”
“管住嘴,勤动腿,别以为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糖尿病这类慢性病。”刘少伟建议学生,作息规律,杜绝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保证饮食的充分性,均衡性,多样性;主食要粗细搭配,适当摄入玉米,红薯等粗粮,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等。
他还掏出了为学生制定的疫情期间饮食摄入表:一天不超过6克盐,25克油,1至2两肉,粗细食比例最好为1:3。“这个量是考虑到我们在疫情期间运动量减少后的量。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在吃上,太过于宠爱自己,太任性!”
作者:张鹏 储舒婷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