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海内外茫然无措的星星之火,让每个人的光和热,高效有序地传递到需要的同胞那里。”这是华东理工大学的青年学生志愿者、商学院2015级博士生徐冉,在这场疫情中许下的承诺。
她和志愿者团队共同搭建了多个信息汇总平台,让投入抗疫的热心人突出虚假过时的信息重围,甚至架起了海内外热心抗疫人士的沟通桥梁。
一名武汉人的责任心
1月20日左右,在家过寒假的武汉姑娘徐冉突然在同学群里看到在武汉当医生的同学求援:医疗物资告急。
同时各个渠道也开始发布信息:武汉一线医疗物资紧张!原本安心在家“隔离疫情”的徐冉紧张起来,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正在此时,一则志愿者招募的信息跳到她的手机里。“武汉是我的家乡,我当然应该站出来!”她果断加入其中,随后,又陆陆续续加入了一些志愿服务的微信群,一群热心人开始一起寻找缓解当地疫情的方法。
这些群分工明确——有的群专门收集一线信息进行核实,有的群召集300多家酒店,协调接待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有的群组织了大量厨师和司机志愿者专门为一线医护人员做饭送饭,有的群组织了1000多名司机专门运输物资,还有群专门去周围收购蔬菜以及各种生活必需的物资。
徐冉说:“大家在群里紧张的分工,不断推进、发布进展信息。火热的交流让我感到,虽然武汉街是空的,城是封的,但大家的血还是热的。”
徐冉则是承担了群内信息的定向传递工作。
发现弊端后她在行动
然而,随着志愿工作的深入,徐冉渐渐发觉情况不太对劲——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
“有的医院信息已经过期了,有的群海关物流信息更新不够及时,而且各个群的信息交流没有打通,还有很多零散的海外华人要帮忙却找不到地方,或者筹集了物资没有办法和国内一线医院对接。甚至还有很多不太懂医疗物资标准的热心人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却购买了不符合医疗标准的物资。”徐冉说。
徐冉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整合资源。
在征得志愿服务组织的同意后,徐冉在协和医院信息的基础上,与志愿者团队一起建立起了碎片化信息的汇总平台。
平台覆盖了医院需求、海关物流、物资购买,一直到其他相关信息的方方面面,她还设计了信息收集模块。
1月29日当天完成产品设计,6小时内就完成平台搭建,当晚就开始上线运营(网址:https://wh.opensource-service.cn/(Wuhan2020))。
一上线,这个平台就在各个微信群获得大量支持。短短五天,就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人访问,搭建了十几个行动小群,完成了上百条信息的转化,达成了几十个运送活动传递。
徐冉所在的志愿者组织,雷厉风行地架起了援助者与被援助者之间的桥梁。
跨越国界的并肩作战
除了搭建信息汇总平台,徐冉还帮助海外志愿者团体想尽一切办法来支援祖国。
大批量购买医疗物资的渠道受阻,她们就在住处附近一点点购买再汇总;当地交通管制,就由当地的司机志愿者和物流公司接过接力棒;所在国家医疗物资基本告罄,就去寻求其他国家的物资,从澳洲、日本、德国、英国找到了芬兰、印度、摩洛哥。
海内外志愿者突破重重艰难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只为将彼岸的援手送抵故乡。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在还没有加入志愿者团队时,看到很多网上的负面新闻和信息后,情绪也很低落。但是自从进入到志愿者群后,我发现大家其实都是闪光的,一个很小的火花,就会被点亮起来,聚在一起就会发出很大的光和热。”
徐冉说,有位正在美国访学的青年医生,看到平台上的信息后,第一时间选择回武汉和同事一起到一线抗疫。而他的父母,两位退休的医生,也在美国,看到这些信息,立刻和孩子说:“不行,我俩也得回医院去,你帮我们一起订票!”
一幕幕感动的画面深深印刻在她的脑海中。国家有难,全员行动,正是每一位有担当的中国人在同祖国一同战斗,徐冉也相信,我们最终终能战胜疫情:“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在这么多天来,我所接触到的、看到的所有身处一线和后方支援的人们,都是真真正正用尽全力、奋不顾身的投身在这场战役中。”
作者:赵月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