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11岁小学生的“佛系”作文在网络上走红。
这名来自南京拉萨路小学五年级的小姑娘尤逸轩,用简单质朴的话语感动了无数的网友。
长大想成为木匠
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
人家还没绽放才华呢
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
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
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的人
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
只要快乐就好!
▲尤逸轩的作文原稿
全文整理如下(略有修改):
《藏在角落里的我》
我知道,这宇宙超大,有许多星球,我住在地球。
比地球大的有太阳,比地球小的有月亮。月亮即使比地球小,也人人皆知。但又有几个人知道我呢?这也不能怪别人,因为全世界70亿人口,人人不一样。我不是人人皆知的,可以说,我就像一粒尘埃。
我叫尤逸轩,长大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你们看,我连梦想都这么平凡……
到了三年级,我渐渐发现这个社会是会削减人类的。简单来说,就是中考和高考。人家还没有绽放出才华呢,就被选为“没用的人”。
就因为这个,我觉得孤独无助,从开放的郁金香成了合拢的郁金香。我爸爸看到我这样,说你不必杞人忧天,想通就好了。主要我想通他会很开心。我说好——因为我喜欢让人高兴。
我开始努力,遇到不会的数学题去问补习班老师或爸爸妈妈。按老师的要求,读书,写作业,运动,早睡早起。虽然我还是不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脑,大发脾气,但每次老师和父母都会和我好好讲。当我想通了,我又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了……
我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要考核50米跑,我们个个心惊肉跳,可是谁也逃不过啊!大家都只能乖乖地站在起跑线上。终于到我了,老师一吹哨子,我就快快跑起来,头发都吹起来了。跑完了我很高兴,因为我跑了8.75秒,就像半个尤赛恩博尔特一样!晚上我也特别高兴,吃了巧克力,爸爸还说我是他的小乖孩儿。
也许,我并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乐就好。
并不是每个人都不能呆在角落里,因为角落里的花朵一样芬芳,我就是那个藏在角落里的人。
如此佛系,平淡可爱的心态,让人有种忍俊不禁的欣慰感。
正如网友留言所说,这篇作文像一股“小清流”,“读完让人整颗心都融化了”。
成年人的世界充斥着浮躁与世俗,放眼望去,大家满眼都是焦虑。而孩子不同,孩子们眼中的光芒,还灼灼闪烁,没有被同化。
也正如此,这篇“佛系”小作文体现出小姑娘独立的思考和平和的心态,让其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老师对其点评:有小王子的感觉,很受感动。
尤逸轩的爸爸说,“以前我们还会辅导孩子,但升入高年级她写作文就不需要打草稿了。她有自己的思路,这篇文章也是她一气呵成完成的”。尤爸爸表示,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作文,也正是因为平时老师一直鼓励孩子们写作文一定要说实话。
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也让教育开始变得“速成”、“高效”,应试教育一点点扼杀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眼里那抹绚丽的光芒渐渐消散。
“长大后想当木匠,如果你有糖,我还是很想吃的”。简简单单的话语,因为纯真,让人如沐春风。
网友也纷纷留言,献上自己的“膝盖”:
尤爸爸也分享了养一个“佛系”孩子的经验:
首先,父母要有耐心。有的孩子需要家长慢慢等待他成长,自然而然地会达到他自己人生的目标,不能拔苗助长。
其次,父母对孩子要有信心。作为他们最亲近的人,一定要特别相信你的孩子。
最后,教育孩子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用“第一名”“成绩”这样硬性的指标来强求孩子。素质教育不能变成扭曲的应试教育。
父母要耐心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
心理学家尹建莉说:“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
我们做大人做了太久,可能已经久到忘记了自己也有颗花朵一样芬芳的童心,目力所及都是好奇和瑰丽的想象吧。
硅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首席运营官,Facebook第一夫人,年薪3000万美元(比创始人扎克伯格还高),全球权势女性榜前十。
▲硅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
雪莉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她的父母对她要求极为严格,甚至是把她当成男孩一样对待。
男孩可以做到的,她也必须做到。
因为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聪慧,很小年纪的她就拥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跟理性。
在小朋友们做游戏玩耍的时候,她的行为更像是组织者,“组织其他小朋友玩”。
游戏本身对雪莉没有什么兴趣点,吸引她的,更多的是对游戏进程的把握和指挥。
“这样聪慧的孩子一定很快乐吧”,可能大家都这么想。
▲雪莉·桑德伯格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
但,“我可能生下来就46岁了”,雪莉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童年生活。
这样一个女强人,也因为失去童年的快乐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每一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厚望。
但如果只能通过牺牲孩子的童年、孩子的快乐来获得这样的成长,让孩子变得优秀,那代价过于沉重。
现在的孩子们,出生在一个一落地就要跟人赛跑的世界。跟着年龄增长的,还有不断增加的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
一个个十岁出头的孩子,就跟大人一样,每天脸上写满了疲惫,着实让人心疼。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上树摘果、下河摸鱼,捉迷藏,跳房子,下雨天撒欢……
有趣,又充实。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是唯一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可能起步的一小段路固然很重要,但真正能决定孩子能否坚持到终点的,不是起步的那几秒,而是能一口气不断的持久的耐力。
一个美好的童年,不能一直与书本相伴,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快乐的年纪,快乐地积蓄能量。
除了白纸黑字之外,孩子的眼里,更应该多一些自然和快乐的绚烂色彩。请记得,多陪伴一下孩子的童年。
孩子的快乐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奇葩说》中有这样一个辩题,“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可能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的按下这个按钮。
节目中傅首尔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从很小就开始,她的妈妈都在告诉她“要争气”,要比别人优秀。她麻木地为着“优秀“这唯一的目标奋斗。
最终,她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别人家的孩子”,母亲眼里的“骄傲”。但她并不快乐。
“可是我心里的那些遗憾,我那些想去做但没有做的事情,我被偷走的快乐,除了我自己,还有谁会真的在乎呢?”
她说,如有真有这样一个按钮,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她不会去按它,只会去按下象征“快乐”的那个按钮。
“自己的孩子起名“多乐”,就是想让他的童年多些快乐,自己不想像曾经自己的父母一样,偷走孩子的童年,让他过早的参与到人生的比赛当中来。”
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做自己,是孩子自己的愿望,也应该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哈佛女孩丁丽晴谈及她的成长经历时说过,在五年级之前父母完全没有管她,不会强迫她参加任何奥数班、培训班、特长班,她上的也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小学。
每天都是在跟朋友开开心心的玩,父母从不干涉。
后来,年纪稍微大点,她自己参加辩论赛,参加划船队,父母反而劝她“划船太累了,别那么拼”。
“注意身体,悠着点儿”是丁爸爸对女儿嘱咐最多的一句话。
这种“放养”的教育,让丁丽晴快乐的长大,学习优异,最终被哈佛录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有的花,只需要养育一个季节就可以结出美丽的花朵,有的花,需要多年的辛苦培育,才能收获一场绽放。
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顺应孩子的天性。
成长的道路千万条,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适合他的道路。
正如作家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文中所言:
“这世间有多少人
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
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
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孩子
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何尝不是自己的英雄呢?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不必多完美,甚至可以不必太优秀!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益美传媒、成长守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