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艺术源远流长
而且总是一副士大夫的风雅面貌
有的朋友想要欣赏
却只看到它的高冷,望而却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与乐趣都是如此
但只要你试着走近它一点,放大它一点
就不难感受到名画的美与趣味
接下来,我就带你开天眼
看看放大之后的名画
像之前火遍网络的《千里江山图》
原图本来是这样的
慢慢放大之后
可以看见山脚下的木造房子前
若隐若现的小人
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荡漾着
再比如毛色各异的五牛图
全图本来是这样的
▼
但在经过慢慢放大之后
居然可以清晰地看到
牛儿水灵灵的大眼睛,和它妩媚的睫毛
随意一看,这样的山水画
似乎见怪不怪
但是,在放大之后
看到一群好像在跳恰恰舞,
又好像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农民伯伯
还有这幅《万树园赐宴图》
我放大…
我再放大……
很好,人群中的这两位
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整齐有序的队伍中
这两位一位指着食指兴致勃勃地说着什么
另一位,则饶有兴趣地仔细听着
我再缩小一下画面
发现在他们前面,两个人眼神向上
头微微侧着
好像对着段谈话,也充满了兴趣
再看他们后面这两位
一幅笑而不语的表情,似乎早已经
看穿了一切
看到这,我面无波澜的表情
也不禁微微一笑
突然!我发现在这幅画里面
还有一个更加显眼的存在
就是这位头戴珊红色官帽的老兄
他仿佛是黑暗里的一束光
用不羁的眼白,点亮了整个世界
究竟是谁,让他做出如此
放荡不羁的表情?
我搜索着这幅画可能提供的答案
直到我看见画中一角
缓缓进场的君王……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
坐在大轿椅上,被众文武百官簇拥着
缓缓进场的
正是闻名于世的乾隆大帝
看到这,我不禁有些开心、沉思、好奇
总而言之,各种微妙的情绪、想法
统统都涌到了我的脑中
在“研究完”大人们的表情之后,
我的目光开始转向了天真无邪的孩子们
【故宫藏 孝全成皇后与幼子像轴】
放大
这……
【故宫藏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
放大
嗯?在斗狗??
【故宫藏 弘历雪景行乐图】
放大
这一个个生无可恋的表情
好像与这幅题为“行乐图”的画并不是很搭
不禁再次陷入了思考…原来,为了督促读书
雍正时期曾专门建立了【上书房】
皇子公主满6岁,则需进入上书房学习
每天寅时(3-5点)起床
需学习满文、汉文与蒙古文;还需苦练骑射
全年除重大节日之外,并无休息
也是心很累了
还有宫廷画家马远,作品多是“高大上”的题材,比如参加皇帝宴会的《华灯侍宴图》、与文人墨客相聚的《江亭望雁图》……
偶尔,他也画几张“农乐”题材的画,比如《踏歌图》。
主题是“踏歌”,人物占的比重也并不大,但他们在整幅画中却极为引人注目,也正是田埂上尺寸很小的、带着醉意的四位老农,将“踏歌”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位老农手舞足蹈,仿佛正踏着一致的节拍正在欢快前行,下面是根据马远的这件作品做出的踏歌动图,你可以体验一下。
在马远的作品中,最具风格特征的当属《寒江独钓图》。
在这幅不足半米的作品中,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并且更加突现出了一个“独”字。
当我们将画面中心的一叶扁舟放大,细节更是惊人。
身着长衣的渔翁,身体并不舒展,而是团坐在船的一角,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渺远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跃然纸上。
仅凭渔翁的这一个动作,“寒江”的冷已是触及皮肤。
由于渔翁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天气虽有些寒意,但渔翁仍保持谨慎。马远呈现的是他的侧面,不过画面放大后,我们还是可以从渔翁的眼角与神态感受到他的全神贯注。
《江帆山市图》未署名,很难考证作者是谁。但据笔墨画风分析,应是接近北宋燕文贵时代的作品。
整幅画用色清雅,两峰回抱,山寺、野店隐现其间,庙宇坐落山坳,依山而筑。谷间云雾袅绕,飞鸟阵阵,一派繁忙景象。
这件作品的尺寸也不大,但画中的景物用笔极其细腻,写实严谨。凡船只结构,山寺、野店等建筑,无不描绘精确,栩栩如生。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打开这幅画,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幅画最有趣的就是画家的签名。
范宽的签名相当隐蔽,如果不是将这件作品放大10倍,那隐藏在“运输人”右侧树丛中的签名恐怕不会被人发现。
除此之外,放大后的《溪山行旅图》的也经得起审视,甚至每一个局部图都可以是一件作品。
范宽作为北宋的绘画大师,作品特色鲜明,不过存世作品不多,《雪景寒林图》是现存于大陆的唯一一件。
两件作品虽南北两隔,但却共同体现了范宽的趣。
与《溪山行旅图》相似,《雪景寒林图》的签名也被隐藏了起来。画中最前面的树干中,隐约可见“臣范宽制”的字样,由此说明,这件作品可能是范宽隐居前所做,并且极有可能是其专为宫廷所做。
▲树干中隐约可见的“臣范宽制”
观范宽的画作,可知其性格。
能画出如此气势磅礴的作品,其人一定心胸宽阔,因此有人说,之所以称呼他为范宽,是因为其为人性情宽和(范宽,名中正,字仲立)。
而在如此的高山大川中,只有偶尔的一家小院或几个货郎出现,又说明了范宽生性疏野。
▲《雪景寒林图》中的雪景小院
▲《雪景寒林图》中的唯一一人
实际上,画过《溪山行旅图》的不止范宽一人,南宋初年的朱锐也曾有一幅不足30厘米的此类题材的小画。朱锐的《溪山行旅图》虽没有范宽那雄强的气势,但却更显雅致。
▲《溪山行旅图》 朱锐 26.2 x 27.3 cm 上海博物馆藏
在这么一幅小画上,人物的神态、动态刻画的十分微妙。与范宽不同,朱锐的“行旅”更加突出的是旅途中的劳累,骑毛驴的文人身体松垮,目光有些涣散,赶路的辛苦一览无余。
▲《溪山行旅图》局部
看了宋画,再看看明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就更震撼了。
在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中,最有意思的应该属于下面这个部分——休息中的人、生意不太好的店主、发呆的桥上人……形形色色地描绘,生动至极。
▲船夫与搬运工——姿态妖娆偷懒中的体力劳动者
▲肉店与租车店——何以解忧,唯有发呆
▲桥上的人——与其他行色匆匆的人相比,桥上的这个人尤其引人注目,我不禁要问:他是谁?他在想什么,他在看什么?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另一个桥上的人
捕鱼、盖房、打架……仇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正在进行的画面中,这些人物并非静止,他们只是被短暂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下一个动作,似乎每个人可以预见得到。
▲车——独轮车与四轮车的不同待遇
▲食——岸边与船上的饮食
▲打架——扯头发,是一种古老的搏斗方式
▲盖房——请注意那个巨大的锯
▲捕鱼——先进的设施
明代的闲余生活并不单调,跑马、品茗、听戏、赏杂耍、看台戏、玩蹴鞠……极其丰富。
▲跑马、射箭与亭台品茶——那个年代,这些可是上流社会的活动
▲台戏——台下围坐的观众与树上的观众
▲套圈——如今的集市,这项活动仍很流行,无形中,我们与仇英建立起了某种联系……
▲蹴鞠——我们玩了几百年的运动
▲摔跤与西域杂耍——一项表演,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想办法出钱……
在明代苏州城的河两岸,集合了几十家的各类商铺,这里既有常见的学堂及面店,也有花店、书坊和折扣店,甚至还有专门的儿童诊所,社会分工在明代已经比较精细。
▲鲜鱼面——旁边就是河,这鲜鱼面差不了
▲参苓补糕——流传了五个多世纪的保健品
▲药室——专门的儿科诊所
▲花店与南货——明代人的浪漫不比我们少
▲书坊——这柜台的大台面真棒……
▲倾销——你别以为只有现在的商家会喊“全场两元”
这些画师能够画出这些“别有用心”的细节,真是难得!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雅云轩艺术网、新华网、最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