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以看出,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极其紧迫的国家战略。《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价值引领,明确了要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落实好意见精神,在学校办学过程中就要切实做到:
一是抓核心,坚持全学科育人。
学校的办学方向回答的是教育根本性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们办学治校的政治原则。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是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提供坚强保障。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度过的,作为学校,在努力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中的纽带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德智体美劳各级各类课程的整体架构,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进行立德树人。
近年来,上海着力深化以思政课为核心的学科德育体系建设,整合高校、区域、德育实训基地力量建立了8个学科协同研究中心,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每门学科的育人功能, 形成了1000多个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群,创建了百门符合中小学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中国系列课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全员、全程育人效应。
二是抓实践,实施全方位育人。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理想信念的树立不能仅仅依靠灌输式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亲身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内化,这样德育才真正具有实效性。新时代需要我们实施开放性德育,除了内容的与时俱进,更需要在方法、途径上把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起来,动员全系统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形成育人合力。
上海近年来持续推进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继高中生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后,今年9月,上海市将全面启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确定将学生的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安全实训作为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主要内容。
以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为契机,上海挖掘整合各方资源,目前已经建立了1900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丰富学生实践经历搭建了平台。
三是抓关键,建好教师队伍。
要实施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努力突出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信息化教学。
学校要进一步发挥教师个人所长,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在全校教师中挖掘人才,激励每一位教师找寻自我价值,发展学生素质。
同时,要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理论学习,并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实践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教师之间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展示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张蕊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校长,博士/博士后,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