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很多钢琴家走捷径成功了,真的有点灰心,这给年轻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不知道该怎么鼓励年轻人,因为我自己的生活别人都觉得很苦,仅仅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已。
*我弹了一辈子巴赫,但是等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想放莫扎特,因为他的最后一首曲子和第一首曲子是一样的,他一辈子都是孩子。
*我最反对摇头摆尾、挤眉弄眼,觉得这样就是弹的好钢琴,不对,必须用感情用心把音乐展示给听众,画蛇添足是最糟糕的。
*现在我到处被人拉着合影,谈话,有点让人崩溃,我担心以前的生活再也回不来了。
她是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也是令听众惊为天人的“隐士”型钢琴家。她对巴赫的诠释被誉为“最纯净的声音”。
她是朱晓玫,享誉世界的法籍华裔钢琴家。今天晚上,她在复旦大学以“归根故里,播种希望”为主题为年轻人们讲授了她的音乐世界。
也是在今天的复旦大学,她第一次说:“你们让我想回来弹琴了,因为你们的音乐素养都太高了。”
朱晓玫从五岁时开始弹钢琴,就喜欢上了巴赫,因为她感到巴赫可以让她平静,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她练琴累了或者心情不好了都会去弹巴赫。后来她去东北农场劳动,“没有钢琴弹了,我实在忍不住,让妈妈把钢琴给我寄过来。没想到我的妈妈真的在两个月后把钢琴运来了,是在运煤车上和煤炭一起运来的。但是长途颠簸,运来的时候,钢丝已经都断了。”朱晓玫想方设法从工厂里找来了不同粗细的钢丝,自己修好了钢琴。在东北零下20度的其后,每天弹琴,“就仿佛是在冰上弹琴。”她说:“但是我还是不能放弃。”
1980年,朱晓玫带着20美元去美国。寄住在一位音乐人家中。朱晓玫仍然每天弹琴,房东受不了向她抗议。朱晓玫说:“但是我想弹巴赫,于是我弹哥德堡变奏曲,因为我发现弹哥德堡变奏曲的时候,我的房东不太有意见。我想了又想,发现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为俄国一个患失语症的人作曲,是为了让他安静。这是我和巴赫的第三次结缘。”
朱晓玫在美国练巴赫练了五年后,第一次演出就非常成功。到现在弹过几百场,其中有259场是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她还在监狱里弹过。当时管理人员和她说,也许囚犯们听不懂。朱晓玫说:“我从最开始弹,如弹5个变奏,他们听不懂的话,我就换一首曲子。但是弹到第25个变奏,大家还没有叫停,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原来哥德堡变奏曲不仅帮助我的心灵平静,还能够帮助有障碍的人平静。”
身为一个中国人,朱晓玫说,在法国有很多人问她,为什么她这样一个中国人会喜欢弹巴赫。朱晓玫说:“我也说不清,我觉得音乐就是一种对话、一种表达,不同的风格和哲学在一起才能产生的音乐。我虽然表演了250多场哥德堡。但是之所以喜欢,也许正是因为我每天都弹。往往是因为练得多,会更喜欢,所以我也常常和年轻的孩子们说,弹琴不要害怕练,练多了才会喜欢。就像郑板桥曾经说过自己画画,就是从生时到熟时,从熟时再到生时。学无止境的过程。”
朱晓玫解释说,这就是有时候练的时候,觉得仿佛很陌生,自己不会弹了,这也许正是自己在进步,有时候觉得自己挺好的,这反而是在退步。”
六百多场演出,只发生过两次奇迹
在朱晓玫看来,演奏家要把自己藏在后面,要成为作曲家的仆人,把音乐展示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听完演奏会后,不记得是谁演奏的,而只记得这个曲子。她说:“这样的情况,我表演了600多场只发生过两次这样的情况,我忘记了观众,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曲子的结束。这是奇迹,不是天天发生的。”说完,她沉默了一会儿,苦恼地说:“我再也找不到这个感觉了。因素太多了。”
朱晓玫近年来回国,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普及音乐,知道年轻人。她说:“教好学术,最重要的是老师,在我的整个学习和演奏生涯中,我学得最多的就是老师以身作则。”朱晓玫说,她有位老师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后,每天都拼命弹琴,他说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把贝多芬所有奏鸣曲都弹一遍,他做到了,然后平静地走了。
朱晓玫说,音乐是提高自己的人格,钢琴弹奏不是弹得快、满、强、弱 的问题,而是提高人格的问题。“绝对不能走捷径。”她说:“我刚刚到美国时,弹琴我不看谱子,因为这样快。有一天我这样练完了就去上课,老师听了五分钟就让我回去了。他说‘你回去看看谱子再来,你连谱子都没有看懂’。”朱晓玫说:“这是我终生的教训。当时的钢琴课是100美元一节,我靠做清洁来支付学费,我做清洁是五元一小时。我一辈子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这不是教你弹琴,而是教你如何从事艺术。”
朱晓玫坦言:“我非常担心,音乐不是走捷径,弹钢琴也不能走捷径,但是我看到很多钢琴家走捷径成功了,让人非常担心。”当主持人问她对年轻人有什么想说的话时,她说:“我讲不好,因为我的生活和我的经历很多人会觉得很苦,但是我觉得幸福,只是我这样弹钢琴也只能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活,年轻人会觉得苦。”
虽然朱晓玫一辈子弹的就是巴赫,但是她钟情的音乐并不只有巴赫,她说:“有人问我,等你走的时候,给你放哪一段巴赫。我一听就很不高兴,我想回答说,我肯定比你们死得晚。但是我想了想,真的等我离开这个世界,我要放莫扎特,莫扎特最后一首曲子和第一首一样,他永远是个孩子。”
她鼓励年轻人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勇敢追求其它的东西,她说:“我到欧洲时已经30岁了,人家都劝我改行。但是我也坚持下来了。喜欢什么不要想自己的得失。”
今天晚上参加对话的还有曾获加拿大蒙特利尔艺术影片影展,最佳创作奖的米歇尔·莫拉,他是法国古典音乐会推行者,并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也是法国音乐评论人、企业家。还有复旦大学教授王春明,以及钢琴家顾劼亭。
作者:姜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