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95后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主力。然而,关于这些职场新人的各类话题也屡见不鲜。有人感叹95后不尊重前辈,在公司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有人无奈于95后不听安排,不愿意加班;还有人表示“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相比之下,95后对于工作有着许多新要求:
95后更为关注“下午茶和健身房”
通观这些热议发现,如今的年轻人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行为方式。95后“不问工作问下午茶”,其实并不是不考虑薪资待遇,而是在求职中采取了更加多元的评价标准,把自身的兴趣、个人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来自广东省某高校的大四学生王怡然目前正在一家网络公司实习,她表示,自己已经在这里实习了一个半月,并有可能转正。“虽然平常有点忙,但是我挺喜欢这里的,很开心,工作氛围很好。我认为找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要‘follow your heart’(跟随自己的心)吧,不要看到别人怎么样就怎么样。”
大学生中有王怡然这样想法的95后不在少数。麦可思研究院通过收回2414份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在用人单位类型的选择上,2018届大学毕业生中超过四成表示“没有要求,只要适合都可以”。“个人发展空间”(76.6%)是他们求职时最看重的因素,其后依次为“薪资”(68.6%),“福利待遇”(56.3%),“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46.4%)。
此外,在同等薪资条件下,除五险一金、带薪年假等常规福利,“租房补助”(66.0%),“教育培训”(57.8%),“旅游、拓展”(46.8%)是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认为最具吸引力的三项福利待遇。
这样一批成长在网络环境下、思维敏捷、想法独立的年轻人如何面对走入职场的第一步,也是目前高校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张莉鑫表示,高校一方面应该积极做好岗位信息、求职指导、政策服务等全面的工作,实现就业服务全覆盖;另一方面注重毕业生就业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在更高更长远的站位上思考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时加强对毕业生的关怀关爱,提升求职信心,传递就业温暖,做好学生求职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然而,有舆论却将这件事和年轻人“慢择业”“啃老”“离职率高”等现象结合起来,数落其好逸恶劳,不堪重用。这种声音听起来似乎是老调重弹。几十年前,美国人用“垮掉的一代”这一概念来形容二战后成长的傲慢轻狂、离经叛道的美国青年。到中国后,这个标签先后被贴到70后、80后、90后等群体身上,仿佛每一代青年人都傲娇做作,“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
事实上,每一代青年都有各自的成长特点。对于国内多数95后来说,他们成长于物资充足、社会多元的时代,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融合,让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这一群体既有动漫、电竞的忠实粉丝,也有国风、汉服的拥趸。在这群个性张扬的年轻人里,我们很难找到一个词汇定义他们。当人们用“小确幸”“佛系”“丧”来形容这一群体时,不应忽视,他们心中的倔强和现实中的奋斗。
如果说,70后、80后更在意工作是否是“金饭碗”“铁饭碗”,那么对90后乃至95后来说,更在意的是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与自洽。某种程度来说,95后的观念和思想也在塑造着职场心态,并影响着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面对95后就业择业观的变化,与其否定质疑,不如听听他们的心声,尝试包容理解,或许, 95后的择业新观念新变化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大家对于北京的‘执念’没那么深了”
何莹莹是北京市某知名高校新闻学院的硕士应届生,“媒体的大规模校招还没有开始,所以我现在把简历投到一些事业单位、银行、央企等行政、宣传相关的岗位。”何莹莹表示,“我不是北京生源,但是在这里生活了7年,还是很有感情的,而且北京机会多,所以首选还是想留在北京”。
然而,何莹莹和她的同学们相比前几年毕业的学长,对留京并没有那么“非此不可”:“我们班里想留在北京的有一半多,但是大家的想法都是不想错过应届生进京这一重要的机会,如果留不下也没有关系,我感觉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也挺好的,会考虑。大家都会因时而变。”
事实上,不少数据也印证了何莹莹的看法。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Q3人才吸引力报告》数据显示,在人才吸引力指数前5位的城市出现排名中洗牌,杭州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该报告指出,2018年前10个月中,杭州实现一线城市高质量人才净流入,2018年应届生留存率69.1%,对外埠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2018年前10个月,杭州平均招聘薪资为9566元,同比增幅12.9%,涨势迅猛,人才需求同比增幅37.1%,增长势能愈发充足。
另外,不少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对于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趋近甚至高于一些传统一线城市。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此外,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其他满意度较高的“新一线”城市还包括天津(72%)和南京(70%)等。
95后期待起薪达到15000元,网友摸了摸钱包:你真是想多了
近日,一份调研报告登上微博热搜榜,报告显示,目前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场人士普遍期望万元以上薪酬,还有近半的求职人期望薪资达到15000元/月。
报告称,此次调研的职场人士求职,25.37%的人期望薪酬为10001-20000元/月,22.50%的人期望薪酬为20001-30000元/月,有47.87%的人平均薪酬期望达到15000元/月。
报告还显示,在本科以上学历职场人士求职热门行业中,前五位依次是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IT与通信行业、房地产与建筑行业、服务业,总体占比49.28%。求职热门职业排名前五位依次是销售类、技术/软硬件开发、生产/制造、教育/培训、物流/仓储,总体占比59.11%。
这些数字引起网友热议,一句神回复亮了:
不少网友在这条评论下面点赞留言,觉得现在的大学生确实太天真了:
还有人晒出了自己的工资,这好像是个“假”调查:
不过也有网友反驳,月薪过万,期望值也不是很高啊……
“吃瓜”群众表示没必要当真,月薪受地域、专业、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差异很大:
从网友的评论看,大部分网友认为“本科生普遍期望月薪上万”并不切合实际。
当然,能拿到这个期望值月薪的人也不是没有,关键还是看所在城市、行业以及个人的能力。
本月,上海市人社局以全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的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沪上人力资源市场的9万名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他们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386元,与2016届毕业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长了7.9%。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微博、荔秀LYSHOWS、中国教育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