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博会的中国国家馆中,一批代表中国科技发展成果的最尖端科技集中亮相,在创新板块,除了复兴号、大飞机等国之重器,科大讯飞展示的讯飞听见2.0系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听见即看见”,是对该系统最形象的描述。在现场,随着工作人员讲话结束,几乎同一时间,屏幕上就呈现出了讲话的全部文字内容,没有任何错误。
讯飞听见2.0系统是依托科大讯飞语音转写、机器翻译、语音合成等核心技术,来打造的人工智能会场服务。目前,听见2.0系统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5%,可以实现多语种翻译。
说到科大讯飞的这套智能会服系统,不得不提的仍然是人机耦合。就在11月9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专题报告中,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做主旨报告时指出,人机耦合的含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器辅助人工,另一方面是人工帮助机器。“人机耦合是将人工智能推向应用落地的关键。”他认为,在翻译行业,如何运用人机耦合让机器如何更好地帮助口译,值得进一步探究。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如何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刘庆峰介绍,目前达成的一大共识是:人类社会、人机交互将逐步走到以语音为主、以键盘触摸为辅的全新阶段。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要把语音列入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中。
在此次进博会展示听见2.0系统之前,早在2015年底,科大讯飞就做过一个实验: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现场,通过公证机关找到了北京当时三个最有名的速记公司的五位持证上岗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开始一番人与机器的比较。“如果人类记录员超过机器,就可以得10万块钱奖金。当然,假如他们认为肯定比不上机器,只要他们肯拿出最高水平,比赛的第一名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而这场比试的最后结果是:机器胜出。人类最好的记录人员准确率只有百分之七十几,不到80%,而机器的记录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
事实上,人工智能时代将出现两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万物互联和数据驱动。
故此,人机耦合已成为当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去年10月,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宣布共建上海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在机器翻译、人机耦合的同声传译、翻译辅助训练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与合作。
据悉,上外高级翻译学院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地,获得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的最高评级,荣获全球“一级会议口译教学单位”称号,并由此成为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唯一一所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
据悉,在人机耦合方式的探索上,上外与科大讯飞的联合实验室从需求研究、软件开发、译员实验、产品打磨到第一次试用,双方进行了54轮学生对比实验,收集了近百条产品的改进建议,不断打磨。最终的实验结果中,以专有名词为主的口译信息完整度从88%提升到97%,而通过调查问卷,口译员有了参考信息,工作压力也下降了20%。
上外是一所以语言教学见长,在人才培养中,职业翻译占了相当的比重。机器翻译是否会抢了人工翻译的饭碗?这所学校通过教学实践,给出的最新结论是:与其焦虑,不如鼓励学子更多接触和利用新技术、乐于辅助新技术的发展。
上外党委书记姜锋表示,上外培养的将是“高端交流”人才,在这一层面上人工智能还远不能替代人类。与科大讯飞的合作只是学校将来自人工智能的挑战转化为新机会的一环。在智能口笔译实验室之外,学校还将大力支持与倡导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的交叉研究,通过建立“脑与认知科学应用校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应用实验室”等多个高端实验室,积极鼓励学者从事与国际接轨的前沿研究。
作者:樊丽萍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