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70.7%的人给《一本好书》打出了五星好评,目前评分稳定在9.3。
网友评论说,这一个非常棒的尝试,通过舞台戏剧演绎,以及嘉宾片段解读等诠释一本名著,知识的载体从书本到音频到视频舞台剧,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像品书人陈晓楠说的,《一本好书》其实就是提一个头,希望引发你的兴趣你的思考,希望你捧读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完整的角度,可能你会有自己的思考。
用影视化的手段表现好书,从某种角度来看,《朗读者》《见字如面》都是这款综艺的“副产品”。
比如无数科幻片心心念念的大刘的《三体》。一开头,大刘就出场助阵演员们的表演。
一位《三体》迷是这么评论的:
赵立新扮演的罗辑倒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在凌晨的墓碑前与三体谈判的场景与我读书时的设想相差无几,
蓬乱的头发和站不住的状态非常到位,
大屏幕上打出的凌晨的场景图也十分应景,
只是语速太快了,这个时候面对着如此重大的问题,
罗辑的语速和语气应该是缓慢而坚定的,带着悲壮和宁死不屈的坚韧。
另一个比较出彩的地方就是四位面壁者被逐个破壁的过程,
这个节目做了一些改编,但主旨没有变,
而且显然这些演员对内容的理解都很到位,台词说得也顺畅,没有拖沓和吃螺丝的情况,感情也饱满,
电影的演员如果能达到这个程度也就功德圆满了。
至于军官开会的场景,几位军官坐在圆桌边上讨论问题的场景,也是十分符合原著的描写,
“你们是虫子”这几个字打出来那种乱码拼凑的感觉与我的设想也十分一致,
还有汪淼拍的照片上拍出来的倒计时,在大屏幕上显示的效果,非常逼真。
比如第二期,为了展现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节目组直接采用倒叙,先让老年时期的万历登场。
通过老万历的口述回忆,一段段真实历史渐渐揭开。
五岁读书,十岁登基,为了当好皇帝,背遍了所有的经、史、子、集。
少年时的万历,其用功之程度,在明代十六帝中,仅次于太祖朱元璋。
然而,长大后,万历却愈发懒政。
甚至他还创下一个记录:二十八年不上朝。
闲来无趣,就挑逗宫女,宫女不会唱,他就挥刀砍下宫女的头发。
曾经励精图治的少年天子,究竟为何会变成荒唐的庸君?
影视剧改编往往更强调改编作品自身的价值,但读书节目并不需要这个创作空间,原书什么样,《一本好书》就呈现什么样的内容。
导演关正文深知无法将书中全部内容浓缩,每一期节目,都选在有特殊意义的场景结束。
如《月亮与六便士》,就停在了“毛姆大骂斯特里”这场具有激烈冲突,又充满讽刺性的戏。给人们留下了到底“月亮”更重要,还是“六便士”更重要,月亮与六便士的选择或者说人性的选择真的这么简单吗?的深刻思考。
他说,买一本新书就像买一件新衣裳一样,尤其是有收藏价值的书,一定要有一定的阅读体验,这个节目就是帮大家试穿这件衣服。
>>>相关链接
《一本好书》推荐过的“好书”:
《月亮与六便士》
《万历十五年》
《三体》
《人类简史》
《霍乱时期的爱情》
文: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编: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