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始,崇明区马桥中学校长倪舜心情十分“美丽”,自从学校 7月份入选“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后,已经有五名学生主动从市区学校回流到马桥中学。家长对学校未来有了新期许:“现在马桥中学是重点打造的强校工程学校,会越办越好,我们何必舍近求远。现在把孩子接回崇明,我们也放心。”
补齐上海公办初中建设的短板,市教委从7月起发布了《关于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实施意见》。仅仅两个多月,116所“强校工程”实验校所享受的政策红利已经初现。与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双名工程”、新中考改革相结合的“强校工程”,正成为带动全市公办初中发展的内生动力。
“牵手”名校争取优质资源,让家长放心
位于崇明岛中部港沿镇的马桥中学有着150年历史,其发展屡遭瓶颈。“学校只有150名学生,学校教师团队平均年龄超过50岁……要发展,难!”一系列问题,曾经让倪舜头疼不已。
7月2日,市教委发布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方案。根据规划,“强校工程”实验校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优质品牌初中学校“牵手”,组建紧密型集团或学区,为116所初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马桥中学入选,并与静安区优质公办初中静教院附校结对。
倪舜说,结对后,学校结交了越来越多的“新朋友”。还在暑假,黄浦区六所新优质学校的校长就来校交流,愿意就课程建设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合作;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来校考察,并与学校开展战略合作,为马桥中学的地理、生态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家长一看我们与这么多名校结对,放心地把孩子送回来读书。”倪舜没想过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初二学生郁达坤原本就读于风华初级中学,今年暑假,孩子的父亲回到崇明,恰好看到“强校工程”学校全名单。他带着孩子到学校实地考察后,几乎没多考虑,就把郁达坤转回了马桥中学。
据统计,如今全市已有2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含分校)、四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49所优质品牌公办初中、14所优质民办学校、两所区教师进修学院、一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中职校与“强校工程”实验校结对,全方位给予支持。
区教育局长担纲 “班主任”,打造地区强校
要强校先强师。按照政策, “强校工程”与 “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简称 “双名工程”)紧密结合。每一所 “强校工程”实验校都将配备或常驻一名市级名校长 (含培养对象、特级校长)、两名名师 (含培养对象、特级教师)。开学前,116所实验校的“双名”配备基本到位。
最近,马桥中学推荐六位教师申报第四期 “双名工程”培养对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 “这在以往不可想象,我们的教师可能连参加区级名师工作室都没机会,这次能参加市级培训,极大地激活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倪舜激动不已。
上海市兴陇中学入选 “强校工程”后,与曹杨二中六名特级教师、四名正高级教师的工作室紧密对接。“学校请专家教师‘坐堂问诊’,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诊断,让有潜力教师能脱颖而出。”校长郑冲说。
以 “强校工程”为契机,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姚伟干脆亲自上阵,做起了全区36所初中校长的 “班主任”。按照他的预期,未来一年内,这个“校长班”将通过辩论、实践考察、理论探讨等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
激发公办初中办学内生动力
“强校工程”提升公办初中质量,这是不少公办初中的发展新契机,也是各区推动公办初中整体办学质量的机遇。
根据规划,嘉定区将从“强校工程”实验校开始,分年度逐步完成校舍改造、听说测试教室、创新实验室、理科实验室的建设和设施设备更新。崇明区则优先考虑在该校建英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试场、创新实验室、理化实验操作标准化试场等与中考改革配套的硬件资源。
闵行区教育局长恽敏霞介绍,该区有七所公办初中进入“强校工程”,但更希望以点带面,带动全区44所初中共同变得更强。该区在对“强校工程”实验校教育资源调研的基础上,为每一所学校“定制提升计划”,在三年内软硬件配置明显提升。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称,实施“强校工程”是要激发每一所公办初中办学的内生动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初中,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协调发展,集中精力抓好一批实验校,积累经验,为全面实施公办初中改革发展提供经验。
作者:张鹏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