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缅怀故人。今天晚上,修缮一新的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迎来原创话剧《种子天堂》的首演,钟扬的形象,再次以话剧形式,回到这座他曾工作过的校园。
这部由复旦剧社指导教师周涛担任编剧及导演、由复旦剧社的学生和校友担任演员的原创剧目,通过演绎钟扬的故事,将感动与力量带给更多复旦师生。
“什么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什么才能带来希望?种子,哪怕只有一颗。”草长莺飞的时节,种子萌发、万物生长,而希望也在延续。
九场戏,场场惹人泪目
“三百米!再上升三百米!”一句呼喊,将观众带入由灯光舞美创造的漫天飞雪里。这是串联起这部剧的九场戏之一,讲述钟扬带着他在西藏大学的学生,于海拔6000余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采集高山雪莲。舞台上,演员的艰难喘息和蹒跚步伐,再一次展现了一个胸怀理想、不畏险阻的钟扬。
2017年9月25日,钟扬遭遇车祸不幸离世。通过微信群辗转得知这一噩耗的周涛措手不及。“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连准备的机会都没有。”他实在无法相信,一位有过交集的故人突然奔向另一个时空,而他们之间的约定,还没有实现。
“算起来,我和钟扬合作过两次,结果都很遗憾。”周涛说,“一次是跟着钟扬一起上西藏,拍纪录片《播种未来》,结果上去了,我起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只能先下来。另一次,是去年七月,他电话说,希望能和我一起排一部有关科学知识的话剧,我说‘好的,等你回来就做’,结果……”说着,周涛眼眶有些湿润。
“生者应该做什么,来延续这份种子记忆?”周涛的答案,就是这部寄托了未尽心愿的话剧——《种子天堂》。
终于,周涛能和老朋友“合作”一次了,只是已然阴阳两隔。
2018年寒假,周涛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21天。为了创作剧本,他不得不一遍遍“自虐”般地回顾有关钟扬的记忆片段,写着写着便忍不住潸然泪下。“我不想拷贝一个钟扬,而是要借天堂的无限空间,塑造他在师生们心中的形象。”对周涛而言,是钟扬使他感受到从教的无私与崇高,而他也希望通过这部话剧打动观众,让钟扬的故事被铭记,让他的精神得以延续。
结种子之缘,传承楷模的力量
“钟扬为什么会做这些事?”这份行事的合理性是饰演钟扬的复旦剧社社长、新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朱逸骏不断思考的问题。周涛为他定下要求:揣摩角色时不可以看钟扬的微电影和相关报道,于是作为主演的他,始终把钟扬看作是可触及的身边人,一个能够被引以为自身榜样的人。
在朱逸骏心中,钟扬始终意志坚定、甘于拼搏,深深热爱着事业与生活。纵然条件艰苦,他的心并不“苦”,钟扬所追求的,并非个人得失,而是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理想。他表示,这部话剧使他明白,人要向远方看,“即便见证不了未来,等不到采集的种子留下一个结果,钟扬还是会为希望去做。”朱逸骏相信,这样的钟扬是幸福的。而他也希望能够作为剧中的钟扬,为观众传达这份积极向上的力量。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刘承昊在剧中饰演钟扬的藏族植物学博士生扎西和高中同学天明。在演绎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他说自己懂得了钟扬的“西藏瘾”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也明白了前辈求学的艰难,与当下教育条件的难能可贵。
“有时会想象钟扬老师真的出现在面前的情形。”这部话剧,让刘承昊觉得与钟扬“贴得更近”。他表示,相较经典的虚构作品,出演一个复旦师长的真实故事,教育意义更强。“当你发现与剧中人活在同一时代,而他的精神内核如此强大,映衬下的卑微感会促使自己产生一种向上的心理。”
哲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旦增冉珠是《种子天堂》的藏语“老师”。曾与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博士生德吉有所接触的他,在《种子天堂》前,已对钟扬的相关事迹有所耳闻,而真正参与到这部剧中,更让他加深了对钟扬的了解。他相信,这部作品能够让观众更加知晓钟扬的故事,而钟扬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将感染更多人。
文:李晨琰 陈文雪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拍摄: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