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一时间,有多少人被勾起10年前的那段往事。一位交通大学的学长说:“当年拒绝饿了么创业邀请的一学长再次哭晕在厕所。”另一位说:“还记得08年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坐在Times边吹空调边自习,听到隔壁桌俩大哥商量分工扫楼发传单的事。如果当时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哥们儿算我一个,帮你们扫楼吧”,现在人生或许早已不同。”
饿了么CEO张旭豪学长发内部信确认这一消息。
各位饿了么和百度外卖兄弟姐妹:
此刻,我要向大家宣布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饿了么已决定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购要约,未来将融入强大的阿里生态,同时继续保持独立品牌,独立运营。藉着这笔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收购,饿了么也正式成为“超级独角兽”。这是包括阿里在内的广大资本市场对本地生活服务和对饿了么的认可,正如我们此前所言,外卖已经成为O2O领域体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重要市场。从10年前的交大宿舍创业到现在,我们聚集起2.6亿用户、200多万商家和300多万配送员,将外卖培养成中国人第三种常规就餐方式,我们一开始也许只是想让这个世界发生一点小小的改变,但我们最终是一点一滴把外卖这件小事,做成了不起的大事!
我衷心希望,这项充满挑战的伟大事业,以及饿了么这10年来的成长历程,能够赋予我们全体饿了么伙伴以无上的职业荣誉感,并持续激励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因为无论是传统的餐饮外卖,还是方兴未艾的新零售,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仍然非常低,需要长时间的推广和深耕,作为市场领跑者,饿了么对全面实现Everything 30’这项使命责无旁贷。
我们选择完全融入阿里生态,是为了更好地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在接受阿里巴巴的收购要约之前,我们其实有过很多选择,很多财务投资者仍然想继续支持饿了么。但比起获得短期的资金支持,我们更加看重未来的战略资源。因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展到现阶段,光有资本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趋势将是新零售和餐饮外卖的协同作战,而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有着最强最完善的生态。
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的两年来,借力阿里生态流量、金融、技术等领域的全方位支持,饿了么成为阿里在“互联网+实体经济”领域最强有力的伙伴。加入阿里集团后,饿了么与整个生态的联系会更加紧密,相互协作会更加高效,协同效应会更加显著,我们的用户、商户和合作伙伴都将共同分享阿里生态带来的巨大红利。更重要的是,阿里和饿了么有着一致的战略愿景,彼此都对新零售市场有着坚定的信心,未来,饿了么将成为阿里新零售大军的中坚力量,发展平台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还必须要强调的是,在过去两年的合作中,阿里对饿了么的业绩和战略始终予以高度肯定,也充分信任我们这支团队的能力。融入阿里生态后,饿了么独立运营的原则不会变,百度外卖专注高端市场的定位不会变,我们坚定推进全国代理商体系建设的方针不会变,各地合作伙伴获得的支持只会更多不会更少,内部员工的职级、薪酬及期权等权益也将得到充分保障。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斗志和毅力,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最后我也非常荣幸地为大家介绍一位新伙伴——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磊(昆阳)。他曾任淘点点事业部负责人,有着丰富的本地生活服务实战经验,在阿里健康任职期间也展现出卓越的管理能力。在本次交易的所有法律文件签署并生效后,昆阳将担任饿了么CEO,我本人也将作为集团董事长和逍遥子的新零售战略特别助理,为公司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伙伴们,过去10年,饿了么不断修炼内功、深耕市场,逐渐成长为一只羽翼丰满的大鹏,我们一直在等待的,只是一阵能让我们乘势而起的强风。现在,这阵风来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指日可待!
伙伴们,加油!
你们的伙伴张旭豪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日
梦想诞生的地方,上海交大西区70号9033室
2016年,德国电视台专题报道张旭豪,在其宿舍取景。
2008年的一个夜晚,中国千千万万个大学宿舍中的一个,几个男生在一起打游戏,游戏里激动人心,电脑前的身体却饥肠辘辘。“这外卖为什么不能晚上送呢?”“晚上生意少,赚不到钱,何苦。”
“不安分”的他们从和同学的交流中看到了交大闵行校区周边餐饮外送行业的商机:“还不如把资源整合整合,开发一套网络订餐系统,让我们和身边的人可以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于是,“饿了么”网络订餐系统就应运而生。
有了团队,没钱也办不成事儿。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问题,张旭豪几个人东拼西凑,连自己的学费也都“充了公”。为了全情投入,当时已经得到香港理工大学深造机会的张旭豪主动放弃深造;而已经可以读研的康嘉选择了休学一年。叶峰则把自己业余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公司。小小的公司就这样成立了。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可以由客户从他们网站定餐,然后餐厅送餐,没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则由网站的员工负责送餐。
公司东拼西凑地租了服务器,和周边一些小的外卖店先谈妥了价格,还招聘了送饭员工,好不容易开始营业了。但是开张没两天就遭遇考验。先是张旭豪的住处来了小偷,电脑、手机被一扫而空。近2万元的财务损失不算,存储在电脑中的公司所有数据都丢失了。还没等他们缓过神来多久,一位送餐员工骑助动车时和大巴相撞,面部缝了30多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公司配送外卖的电瓶车被偷。张旭豪说,“短短几个月里面,我们和警察打了三次交道,这些意料之外的困难让我们焦头烂额。”
所幸的是,这些意外并没有让团队成员们产生退缩的念头,大家反倒互相鼓劲“这些困难不过是为成功付一点学费。”康嘉说。“饿了么”团队信奉的是“极限文化”,即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绝不拖延到第二天。
吸引学生靠线上、线下的广告,吸引更多饭店加盟就得靠“扫街”了。“饿了么”通常两人一组,沿街进店推销。“饿了么”不仅攻下校园附近的饭店,连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其“势力范围”。他们专门印制了“饿了么”外送册,不仅囊括各店菜单,还拉来了汽车美容等周边商家广告。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
2009年,“饿了么”项目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提供的25万创业基金支持,再加上他们在几个创业大赛中获得的20万奖金,公司业务发展越来越顺。
7年时间,饿了么估值超过30亿美元;他站在移动互联网O2O外卖领域的风口,依靠强大的线下执行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渐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到家服务平台;他试图凭借重度垂直的商业模式,让原本“轻资产”的订餐信息平台变身自建配送体系的“重资产”,并成为这场“负重游戏”的资深玩家。
踩对两步,让“饿了么”活下来
10年前除了饿了么没有其他外卖行业吗?当然不是,那时的校园外卖用春天的韭菜来比喻一点也不为过——一茬一查冒出来,又毫不留情地被现实剪掉。最后为何是“饿了吗”活了下来?张旭豪坦言,他抓住了两次革新外卖业的机会。
最早的时候在餐厅提供服务的时候,很多餐厅都是通过电话来接单的,那个时候其实效率是很差的,每一个电话中午过来还会有占线的位置。他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就决定是不是能够给商户提供一个简单的系统,提供一个网上的平台,让他可以在网上来接收订单,从而来解决这些占线、订单打印等小问题。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切入点,我们帮助了很多的商户实行了会员文化。“一件伟大的事,一个大的平台,一定要找一个很小的切入点,然后把它做实做透。”张旭豪说。
行业发展到第二个阶段,更多的问题在于物流,最后三公里的一个物流的服务。很多时候一个上门的服务取决于服务质量的很大一块是来源于物流的体验。因此“饿了么”开始搭建自己的物流的平台和网络。今天在马路上看到有些背着蓝颜色的箱子,穿着蓝颜色衣服的,或者是穿着蜂鸟衣服的,其实都是饿了么配送体系的成员。饿了么用自营的组织机构,还用了众包的组织形态,以加盟商、经销商的网络,让他们都加入进来,成为整个运力的一部分。
创业人就要专注与坚持
张旭豪创办“饿了么”后曾说,网站盈利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500万元人民币--因为不少创业的年轻人,正是在校园里种下了第一颗创业的种子。
在上海交大,有一种校园文化叫“三创精神”——创业、创造、创新。
张旭豪对当下的青年创新创业者说:“要学会坚持与专注。”他认为,这是创业者应有的态度和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成功的方向。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竞争对手,张旭豪从不畏惧,并且能够汲取对手的长处,当竞争对手加大对三线、四线城市的覆盖时,“饿了么”毫不犹豫地决定采取正面竞争战略。这种勇于挑战的韧劲与执着使“饿了么”在核心团队的带领下飞速成长。张旭豪团队的成功激励了很多学生,他为创业者做出了成功的榜样,同时传递了很多正能量。“饿了么”诞生在交大的这片土壤,坚持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文化,在交大人的血液中传承与发扬,这片“创新创业的土壤”,正在孕育着一个又一个青年创新创业者的梦想。
交大的创业环境对他们团队的成长提供了很大帮助,老师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创业热情都深深地激励了他。当时在交大BBS论坛上经常能够看到对创业有关的讨论,并且常常一呼百应,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使得张旭豪和自己的团队在创业路上越走越远。
文:沈湫莎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