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朋友留言说:他很受困扰。
孩子小,压力大,生存艰难。退休的父母,想让他回家照顾。
其实父母身强体壮,没病没灾,就是了无生趣。每天都要给他打几个电话,抱怨他自私,娶了媳妇忘了爹,只顾上班不管妈,不孝之子。
他要照顾孩子,只能建议父母旅游、读书、跳广场舞,甚至玩玩游戏也好。
但父母说:没劲。
那什么有劲呢?
父母说:你小时,无聊了就揍你一顿。你哭了,然后我们再慢慢哄你。这样的生活热热闹闹,充满烟火味,多好。
你回来,让爹妈接着打。
这……世界这么大,玩法这么多,父母却无聊到了打孩子消遣,果然极品。
(02)
无聊的人,真的好可怕。
公号剑圣喵大师说了件事。他有个学弟,是中学老师,敬业尽职。
有个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家长也不管,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让老师去找。
不辞辛苦,老师找遍角角落落,最后在网吧把孩子找到了。
老师给孩子买了吃的喝的,陪孩子打了局游戏,好言抚慰,然后送孩子回家。
——家长大怒,立即举报老师!
罪名:带他家孩子玩游戏。
校方对玩游戏零容忍,严厉处分老师。
可孩子的教育呢?
(03)
从匮乏时代走来,有些人不仅不会玩,甚至连认知都被贫困所压抑。
我有个长辈,下乡扶贫。
他到了穷乡村,访贫问苦,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
当地粮产极低,而疏菜昂贵。可是当地人不种疏菜,因为粮食都不够吃,哪有闲心种菜?
于是他就建议大家种菜。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认为他不是个正经人。正经人哪有不种粮食,只种菜的?
但有几户农家,听了他的话。改种疏菜,当年收入飙高。
次年,更多的人家改种疏菜。当地成为有名的菜乡,有了钱开始机械化,慢慢的脱贫了。
这时候我的长辈才发现,人会被自己的认知困住。只做认知中“有用”的事儿,“有用”之外,全是无用的事儿,是不正经。
有用的范畴越狭隘,认知就越贫困,越不懂变通。
(04)
饥饿时,只有食物才有价值,疏菜都被视为不正经。
这个阶段的人,甚至会认为读书无用。因为知识变现的周期太长,真的等不及。
吃饱后,人们开始追求质量,追求精美,追求品味。人的认知范畴,就开始扩张。
到得不再有心理的匮乏感,人们就开始追求文化娱乐、精神享受。
读书、休闲、娱乐、虚拟互动,开始从“无用”地带,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领域。
(05)
据统计局发布的公告,2017年,中国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3%,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接近富足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计算食物支出,所占全部支出的比例。以此来衡量个人与国家的幸福程度。
如果一个人,赚到100元,98元用来吃饭。那么他的恩格尔系数就是98%。他收入的98%用以活命,那么他就没钱发展自我,就不幸福。
如果一个人,食物支出很低,比如说他赚到的钱,只有10%用来吃饭,那么他就有更多的钱,享受人生。
恩格尔系数降至29.3%,意味着十几亿的中国人,从匮乏时代走出,转而关注自身的发展与幸福。
(06)
文化产品的需求,面临井喷爆发。
未来30年,文化产品不仅动态虚拟,而且呈互动态势。如果对虚拟互动文化及市场一无所知,就如始祖人生活在现代社会。生存难度,可想而知。
北京大学新开了一门课:《电子游戏通论》。这门课的目的,无疑是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前瞻性人才。据授课老师陈江说,此课为选修课,上限定为120人,结果选课“爆掉了”,第一次上课,教室里就坐不下,换了大教室,还是坐不下。
这么多的人来听课,是因为年轻人知道时代发展的趋势。
春江水暧鸭先知,人不可与趋势为敌。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洞悉未来的趋势。
(07)
时代的发展,是个“看不惯”的过程。
什么叫看不惯呢?
——人们对于自己出生时就已经存在的一切,技术及艺术,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是世界的一部分。
——而对于新出现的文化产品及现象,处处看不惯。动不动就人心不古,世道崩坏。老一辈子的人,对影视深恶痛绝,认为影视不能吃也不能喝,晦淫晦盗,应当禁绝。半老半不老的一代人,对虚拟互动文化产品看不惯。极端的观点,甚至认为应该封堵未来发展,禁绝虚拟互动时代的到来。
近日,多位两会代表委员提议,要求严控游戏。
有位政协委员的理由是:我朋友夫妻俩,分别是清华和北大的学霸,孩子居然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是因为玩游戏。
这个……学霸的儿子,就必然是学霸吗?
那农家的孩子,就只能一辈子吃土?
著名翻译家文洁若,曾说过一件事:1946年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最小的女儿梅祖芬,考清华落榜,补习了一年才考上。同年落榜的还有大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宗璞、以及大学问家梁启超的孙女儿梁再冰。
比学霸更有份量的哲学家、思想家、清华校长,他们的后人都不能重现上辈的风彩。学霸的孩子不太学霸,岂不是正常之至?
跟游戏有个毛关系?
(08)
180年前,30岁的科学家法拉第,在伦敦展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一位贵夫人不屑摇头:这东西有什么用?
法拉第反问:夫人,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
——他那在贵妇人眼里没用的东西,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09)
技术至伟大之处,就在于把抽象的知识与思想,予以具象化、可视化。
早期,人类是结绳记事,而后发明出抽象的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的发展,让人类文明进入快车道。
影视文化的崛起,让人类第二次认知破局。那些抽象晦涩的文字符号,终于转化为活色生香的动态画面,让更多人认知、了解,加入到文明进程中来。
而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又一场认知大革命。
虚拟文化将彻底颠覆这个世界,颠覆所有人的认知与所有行业。想一想,不过是几年后,孩子们可以通过虚拟互动课堂,听孔子讲课,与老子对谈,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所有的思想家交流,与徐霞客一起探险,与诸葛亮一起读书。而让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忧心忡忡的电子游戏,就是这个时代的前奏。
(10)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用的。
没有一项技术发明,甫一来到这个世界,就金光闪闪滴着有用的机油。
电子游戏的发展,如婴儿成长,也如此前一切价值文化产品,必将走过人性认知的全过程。
第一步是消磨排遣过程,是纯粹的娱乐。如家长们痴迷的纸牌麻将。
第二步是怡情与品味过程,玩乐成为精神寄托,渐成时尚生活方式。
第三步是进入教育领域,与古老的智慧相融并,并最终构成文化思想的本身。
第四步是构成新未来时代发展的基础。到了那个时代,认知再次遭遇挑战,人们会认为电子游戏才是有价值的,而新出现的技术与文化产品,是没用的。
这四个阶段,就是人类一切文化产品所走过的路,从消遣,到怡情。从授教,再到传道。而贯穿这四个过程的主线,始终是一个玩字。
是那些最会玩的人,推动世界发展。
(11)
玩的能力,让我们毕业后20年甚至30年的人生,拉开距离。
(12)
有人说读书无用,他就会丧失在知识发展领域的所有机会。
有人说电影没用,电视没用,他们就会失去在影视行业的发展机会。
那些说电子游戏没用的人,他们还停留于古旧时代。所以恐惧,只是因为自己太弱,无力掌控。
幸好,知识界始终是理性的。据开设了《电子游戏通论》的陈江老师说,在北大中文系,还有位老师开办了电子游戏与文化课,而电子竞技的专业很多学校都有,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有这样的班,讲游戏设计。
未来30年,你是时代的设计者,还是看什么都不顺眼的落伍者?
跟上这个时代吧,孩子迷恋网络,那是为父母者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与理解。正如法拉第所说,刚刚出生的婴儿,不仅没用,还连拉带尿,哭嚎连天。你必须以极大的爱心,与时代同行,与孩子一起成长。所有人终究要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人生一切皆是选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不要闭锁心灵的认知,妄断擅论,免得你无法拖住历史的脚步,反遭无情辗压。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张鹏
文章来源雾满拦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