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尊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录取院校:清华大学法学院
新高考的“3+3”,让我们对学科特长的认知和专业大方向的选择提前到了高一暑假甚至更早。是否选择如物理等一些竞争激烈的学科,这需要我们对自身条件和目标充分了解后才能做决定。而等级考更考验的是学生调配时间的能力。以我的经验,高一高二课余空闲时间较多,应该在“玩”的过程中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在一些看似纯粹为了丰富课余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实可以更多地想想喜爱的活动与未来专业的结合可能。
辩论社团中寻求志趣
我的学科能力相对平均,因此高一时,我对如何选课很茫然。彼时,选择文理科都有所涉猎的经济学成为我的第一目标。因此,我开始阅读一些经济学入门书籍,但是,我很快发现,经济学的庞杂公式和那些案例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
高一时,我通过同学的引荐进入了从未体验过的校辩论社。准备辩题十分占用时间,往往一天的课程一结束,我就要奔到准备室去,等食堂关门才匆匆解决晚饭。在辩论赛的准备过程中我接触到了金融方向的辩题和国际法主题的辩题。而逐渐地,我发现国际法是我喜欢的学科。
这是我在加入社团之前始料未及的。这对我尽早确定专业整体方向,和坚定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历史学科是很有关系的 (以更加适应法学学科的需求)。
为了在专业组中有更广泛的选择,我认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寻找些好玩的机会,看看是否有更多的可能。我在确定了法学的专业倾向后,周末空余时间,开始追美国的律政剧。三年中,我追过的美剧数不胜数。后来进入清华法学院的圈子,学长给我们暑假生活的建议就是,“看看法律电视剧培养自己对法律的感觉”。同样,有志于工学的同学不妨在周末摆弄摆弄模型、机器人;有志于数学的同学,不妨做做数独。
面试表达体现的是积淀
新高考制度下,综合素质评价扩展了范围,面试越来越重要。我参加了北大、清华两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全过程,由于保密协定,在这里我只能谈一谈北大综合素质评价“博雅计划”的经历,据我了解,与复旦,上海交大的面试情况和准备方向基本相似。
北京大学的文科面试四人一组,三考官对四考生。考生先抽取写有问题的纸条,可更换一次,准备五分钟,再花三分钟评述自己的看法。四位考生顺次陈词,随后驳论,一号评二号,二号评三号,三号评四号,四号评一号。其后自由讨论教授选定的命题。
如:一号同学,在战场上,是否应该用一个士兵的生命去换取10位平民的生命。
二号同学,野外观星和室内观察模拟星云图,你更喜欢哪个?
……
可以看出,首先,虽然是文科,但面试涉及的范围其实很广。这需要同学在日常学习中不仅通晓文史哲,对于基本的政治学理论、法学理论也不能一无所知。
第二,论证一定要强调逻辑。我同组的同学以“人与自然接触的美好”为主题,给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观点来论证野外观星的优点,然而第一遍论述观点时稍有凌乱,被教授打断后,重新组织了语句,才获得了肯定。尽管那位同学临场表现十分镇定,但是论证逻辑的不清晰仍然要避免。
论证方法、观点有千千万万种,总之定义要清晰,论证要辩证,而且要有逻辑。
第三,“倾听”很重要。我在北大面试过程中,由于准备时间紧,先前一号同学阐述时,我还在思考,没有听清他的题目,也没有举手询问,教授当场就指出了。
而北大的理科面试,根据我搜集到的信息,面试内容是解答一道物理题,会有十分钟左右的思考时间,然后在同组同学、教授面前演算。此后需要同学们依次指出另一位同学的解答不足,予以补充。因此,理科同学“光做不说”也是“假把式”,一定要锻炼表达的精准性和连贯性。
此外,对于面试之前的初评和笔试准备来说,北大今年初评通过的考生中分为A+、A、B三档,A+档的考生博雅笔试成绩视作满分。这对于分数差距较大的博雅笔试来说,由于高考的换算分差小,如果面试发挥正常,这基本可说是已经圈定了北大名额。
而另一方面,B档考生在笔试通过之后待遇与A档考生一致,使得A档考生优势不明显,这使得决定初评等第的一、二模考试显得尤为重要。清华初评情况也相对类似,因此想要竞争清北的同学,准备战斗的时间绝对不是“灿烂在六月”。尤其对于零志愿进入清北把握不大的同学来说,一月和四月的模考相较于高考更为重要。因此,尽管一些区的一、二模考试,和真实的高考吻合度并不非常高,尤其是“小三门”往往出现难度十分高的情况下,有志清北的考生要做全面的准备,不能单纯因为高考不难就不学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