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现代的学校制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它诞生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对它的批评就从没有中断过。
商业被颠覆了,金融被颠覆了,工业也走向智能化了。教育怎么办?学校还要不要存在? 现代教育能不能真正适应一个高度的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有所谓的“学校消亡论”。学校确实正在走向消亡,或者说,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那么什么来替代它呢? 我认为,替代它的将是学习中心。
由“教”走向“学”,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过去,整个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因为是以教为中心的,所以是教师控制着整个教育的流程,控制着整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未来绝对不是如此,教师不可能再控制学习过程。谁来控制? 学生自我控制。
所以由“教”走向“学”,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学习中心”毫无疑问会打破传统的统一的教材,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的学习方向。每个人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评价也是针对个人的,也无需把他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排名次。其实在国外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曙光,比如:去年我们到美国看到AltSchool。老师每个月会给父母一个很详细的关于孩子的《发展报告》,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制定孩子自己的课程规划,每个孩子的iPad里面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
那么,国家还有没有评价标准呢?对于这样的模式,国家仍然还是有课程与教育标准的,但是未来的国家标准会进一步强调人性化和基础性,降低整体的学习难度,但是每个个体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会选择他适合的东西。
未来的学习会更加弹性,每个人都有更多的选择
从学习的外在形式来说,学习中心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现在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甚至可说是相对封闭的王国,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是一个环岛,彼此之间是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会出现。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学习中心之间相互承认学分,教师也可以跨越学习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
未来的学习中心,时间是弹性化的。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暑假和寒假、没有双休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学校的设施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现在,很多人还都在建学校,但我认为,未来不要再建,学校已经足够多了。实际上,现在学校的利用率大概还不到1/2,甚至只有1/3。而未来,暑假、寒假、周末、夜晚等时间都可以充分利用,所以整个教育资源会进一步集约化。
同时,教育的周期也会弹性化。这两年,以莫言为代表,不少人开始呼吁希望缩短学制。我也持赞成意见,我们应该让学生更早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学习。
现在,学生七周岁入学,少一天都不行。学校每天早上八点上课,晚一分钟就算迟到———这个太没有自由了! 而在学校里,即便在同一个教室里,三分之一的人听课时感到非常容易,因此坐在那里听课很无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能听不懂,甚至感到像在听天书,坐在那里很难受,效率很低。
未来,学习也会更加有弹性,每个人选择自己“什么时候上学”。
一个早慧的孩子5岁为什么不能上学? 一个发育偏慢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晚一点,到八、九岁再学一个新的学科,这将成为可能! 我们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父母的工作特点,来安排未来会学什么。而且未来将没有“留级”的概念,学不好的反复学,学制也将更灵活多样。
未来的学习中心,就学习的内容来说,会进一步的定制化。
义务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大工业时代国家对于整个劳动者素质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会为其公民确定基本的标准。但是,如何把最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天赋、潜能、个性和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要让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应该是更有学习自信。
人和机器一起学习,会让人变得更强大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智能设备而生存、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让个人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
未来社会,除了做科学研究,可能在一些依赖创造性的领域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有很多知识,电脑帮你学了,人工智能帮你学了,机器帮你学了。毫无疑问,记忆的东西是不需要学了。现在有多少百度里有的东西,我们课堂里还在教呢?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更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方法论。
未来中小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相信,我们要重新界定学习内容。混合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将会成为未来学习的重要方式,人和机器一起学习,会让人变得更强大。机器不可能取代人的思考,但是机器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得更好。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未来的学习方式。过去我们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未来,每个学习者同时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说,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端倪:利用网络学习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未来学习中心将会研发自己独立的具有个性的课程资源和国家的课程资源结合起来,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
斯坦福网络高中就是一个例子。学生不用到学校去,所有的学习全部在网上完成,每周只上两次课。我问:学生的价值观、社会性怎么形成? 他们告诉我:学生自己在线下有很多活动。当地华人还告诉我,“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全美是很厉害的,当地的华人最想去的学校之一就是这个学校。”所以,未来的学校通过网上来学习,绝对不是一个神话。
教师将转型为“自由职业者”,从处于中心地位变成一个学习伙伴
温伯格曾经说过,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面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
也就是说,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依靠传统教师。学习中心会拥有一部分自己的自聘教师,他们拥有这个学习中心的优势课程。但是大部分的课程可以购买,课程外包,可以跨学习中心来调用教育资源。所以脸谱公司的创始人曾提出“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这也不再是神话。
未来的教师可能更好管理,因为他们是自由职业者。而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各种培训机构也将转型为新的学习中心或者课程公司。但是不管怎么样,教师这个职业、这个行业不会消失,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可能是从过去的处于中心地位,会变成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学习伙伴。
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将会走向描述、诊断、咨询。
大数据、人工智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会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会发现你学习的历程和学习的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帮助你及时调节学习过程,帮助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未来的学校,课程证书的意义和价值会远远大于文凭的意义和价值。未来你在什么地方、修的什么课程可能更重要,因为不同的学习中心、不同学校的课程,其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很棒,所以不同大学里面最优秀的课程,它的组合将会使一个人变得更卓越和更优秀。未来,不是我选择北大还是清华,而是选择北大的某门课程和清华的某门课程的最终组合。最终我们不是看考了多少分,而是看分享了什么、建构了什么、创造了什么等等。
未来的学习中心还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前不久我在一次演讲中说:教育会不断地变,但如果没有把握住其中“不变”的东西,你永远把握不了教育真正的本性,你永远跟不上变化的步伐。那么,什么才是教育不变的东西?那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人真正快乐、自主地学习,让每一个人能够真正享受学习生活、享受教育生活。让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天赋,让每个人在和伟大事物遭遇的过程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教育在任何时代,从古到今永远不会变化的东西。所以什么是好的教育? 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本文为作者在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