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松
波尔州立大学 (BallStateUniversity,简称波大) 教师教育学院的院长,最近不干了。
一所大学当中,院长职位举足轻重。美国大学的学院管理方式跟国内的稍有不同,职权整体下沉,以系部为主。我所在的小学教育系有两位秘书,排课、系部日常通知等,均在系部。小教系每月有一次例会,整个学院的教工例会几乎没有。院长的直接手下包括一位全职秘书、一位媒体与市场秘书、一位财务预算主管、一位技术主管。还有两位副院长,每位副院长各有一位专职秘书。院长的权力主要集中在财权和人事权,经费如何在各系之间分配由院长决定;此外,终身教职的评聘 (tenureandtenuretrack),院长可一票否决。
现在,院长不干了,当然需要一位新的继任者。于是3月初,波大开始寻找新院长。
大致在20世纪初,美国有一个去师范学校运动,师范学校逐渐升格为师范学院,最终转型成为综合性大学。
在讲这事之前,我们先看看教师教育学院的基本情况。根据美国大学排名机构CollegeFactual2016年度美国最受欢迎专业排名,波大教育学为第35名,教师教育与发展为第22名,特殊教育学为第27名。
波大前身是一所师范学校,就是国内30年前流行的那种。美国在更早的时候也有大批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成了综合性大学。这当中,有华丽转身的。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1881年,它只是加州州立师范学校。1919年,这所师范学校升格为大学,并逐渐成长为一所全球闻名的综合性大学。
波大历史可追溯至1899年。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企业家波尔兄弟支持建立了一所私立教师培训学校。其后,又是波尔兄弟购买了土地,赠送给印第安纳州政府。1918年,为培养更多教师,政府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印第安纳师范学校东校区 (注:印第安纳州立师范学校主校区位于特雷霍特,成立于1865年,该校几经易名,现称印第安纳州立大学)。后来,这所学校更名为波尔师范学院,并于1965年正式被命名为波尔州立大学,后来逐渐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师范”这个称号在数次更名后,最终消失了。大致在20世纪初,美国有一个去师范学校运动,师范学校逐渐升格为师范学院,最终转型成为综合性大学。
反观国内,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还很红火,是无数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好机会。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师范学校逐渐被兼并、转型,成为某个大学的一部分或师资培训机构;各种学院纷纷升格为大学。
波大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遴选委员会,已知候选人有两位。其中一位是“一只勤奋的候鸟”,而另一位则是宅男———从波大一直读到博士,在波大工作近30年。
回过头来讲波大。波大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遴选委员会 (以下简称遴选委员会),主任是波大建筑学院的副院长,成员包括教师教育学院的部分系主任。已知候选人有两位。一位是芝加哥州立大学的“过渡副教务长”。(注:这个职位有点难翻译,美国大学的教务长与国内的“教务处处长”截然不同。美国的教务长是学校学术上的最高管理者,地位仅次于大学校长。而“过渡副教务长”,也应属于校领导的序列。) 从他的简历看,2013至2016年,他担任芝加哥州立大学的教育学院院长。有意思的是:这个人像极了候鸟,不断地南来北去。2003年,他在德州奥斯丁的国际特殊教育联盟当执行官;2008年到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当学生实习协调员;2010年到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教育学院当副院长;然后2013年到芝加哥州立大学当院长。他2005年拿到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博士学位,方向为特殊教育;2014年至今,又在约翰·马歇尔法学院读第二个博士学位,方向为教育法。概括起来,这是一只勤奋的候鸟。
相对而言,另一位候选人简直就是一个宅男。他从波大一直读到博士,在波大工作近30年,现为波大教师教育学院的副院长,属于典型的“自产自销”。
外来的和尚到这个小镇比较麻烦(芝加哥到曼西需要近4个小时)。所以对他的考察集中在三天时间之内。第一天傍晚,遴选委员会与他见面,聚餐。第二天,超级忙。我以时间顺序来记他的安排。
8:15-9:15:与教师教育学院各系主任早餐;
9:30-10:15:教师教育学院教职员工见面会;
10:30-11:15:参观教师教育学院,包括访问特许学校办公室、学生辅导中心等;
11:30-12:15:课题研究及研究生教育讨论会;
12:30-1:30:与学院财务预算主管以及遴选委员会代表中餐;
1:30-2:00:中场休息;
2:00-3:00:波大教务长 (副校长) 见面会;
3:15-5:15:公开报告、问答、招待会;
6:30-8:00:与遴选委员会一起晚餐。
第三天,又是繁忙的一天:
8:00-9:15:早餐、副院长陪同参观校园 (学院有一位正院长、两位副院长,陪同的这位没有参与竞争院长职位);
9:15-10:15:与学院各位正副院长见面;
10:30-11:15:教师资格认证讨论会;
11:30-12:30:与基金会代表中餐;
12:45-1:00:参观印州资优高中 (IndianaAcademyforScience,MathematicsandHumanities);
1:00-1:45:印州资优高中教师见面会;
2:00-2:30:波大校长见面会;2:30-3:00:中场休息;
3:15-4:00:伯里斯实习学校(BurrisLabSchool) 教师见面会;
4:15-5:15:与遴选委员会会面。这些行程把院长该做的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了,要跟上面打交道 (校长、副校长),要跟基金会、财务打交道,要跟学院所管理的两所附属学校打交道,要跟系主任打交道,还要关注与了解学院重点的工作等。最重要的是那个公开报告会。
美国各个大学的学院管理差异较大,领导风格各异。小到例会的安排,大到是否要否决系主任提出的终身教职人选,都会因人而异。
这位“外来和尚”的公开报告会我没有参加。而另一位候选人的我去了。这里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个公开报告会。
一进场,先拿到一张听众反馈表,是一份李克特量表,要求听完报告后,提交反馈,直接给教务长(副校长) 的。选项包含以下内容:战略规划经验;投入社区拓展活动;是否有多元视角;教师资格认证经历;行政管理经验;交流技巧与能力;分析和组织能力;财务预算经验;网上及远程教育项目知识及推广能力;筹措资金能力;教学能力;科研项目;社会服务;问题解决能力;院内外影响力。
要做好一个院长不容易,得是个全能型选手。来听这个报告的大约有50人,我看到了印州特长高中的执行官,米勒商学院研究特许学校的老师,主体是教师教育学院的老师。遴选委员会要求他回答三个问题:全美教师教育现状如何? 教师教育面临何种挑战与机遇? 波大教师教育学院当扮演何种角色? 他除了回答这几个问题,还讲了他的领导风格、行政履历、教育回归师范问题、如何应对未来挑战等各个方面。报告条理清晰、间或夹杂典型的美式幽默。会场气氛良好。
做完报告之后,是提问环节。问题很多,比如:你是小教系主任出身,当了院长会不会在经费等方面偏小教?当了院长后,你还会上新生的课吗? 院长要筹款的,你怎么看,会怎么做?
近两个小时的公开报告会,大家听得很认真,中间无人离场。看得出来,大家很关心是否能选出一个合适的院长。与朋友聊天,也间接地了解到,美国各个大学的学院管理差异较大,领导风格各异。小到例会的安排,大到是否要否决系主任提出的终身教职人选,都会因人而异。往往一个院长的领导风格、视野、能力,会决定这个学院的整体发展和走向。
究竟谁会当院长,要4月初才知道。我坚决投宅男一票,无他,我们熟一些而已。(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