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新进展”
本报记者 张鹏
“优质教育资源不都是集中在中心城区啦!现在,我们郊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与中心城区一样的好老师、好学校、好课程。”家住嘉定区的刘女士看到如今上海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点滴变化,打心眼儿里高兴。
随着城乡教育一体化保障机制的建设,仅在嘉定,就有一批优质民办资源集聚———华东师大二附中在嘉定区开办了民办初级中学,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贯制的华东师大附属双语学校今年也启动了招生;而上海市嘉定区世界外国语学校将于2017年开始招生。与此同时,一些公办教育优质资源纷纷落户———上海交大附中在嘉定开设分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嘉定外国语实验学校已开办4年;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实验小学也在今年开始招生;嘉定区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合作办学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学校,将于2017年揭开面纱。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嘉定分校也将启用……
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祝郁说,吸引“名校”入驻,是希望将最优质的师资、课程带到郊区。更重要的是,优质资源的注入也给嘉定本土教育资源注入一剂“兴奋剂”,刺激了嘉定一中、嘉定二中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沪上最好的高中几乎都在郊区建设分校,将最好的教育理念和资源进行辐射。上海中学、华东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8所学校赴郊区办分校或委托管理9所高中学校,相继开办上海中学东校(临港新城)、交大附中嘉定分校、华东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闵行区)、复旦附中青浦分校、格致中学奉贤南桥分校等。
让每名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开展高效学习,这是上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为此,上海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健全制度、稳步抬升“底部”。市区两级政府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立足促进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优质均衡,从促进硬件均衡和内涵均衡两个维度同步着力,实施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组合拳”:一是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二是缩小校际差异,抬高基础教育“底部”。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
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上海不断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旨在通过优化区域教育生态、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的智慧传递,重点实现学区内和集团内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区域内缩小校际差距。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了!2016年以来,全市范围内一批新的学区和集团实现了组建或运行,呈现全市各区县学区和集团及其成员校的地理分布及相关信息的“上海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地图”已经形成,并于今年上线供家长查阅。
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地图显示全市建有学区和集团共132个,覆盖学校共721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48.6%。按照市教委规划,力争到2017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超过50%。
“等第制”评价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
这学期,老师不再用阿拉伯数字形式给学生打出分数,而是根据孩子在一个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三个维度的表现,依次给出等第评价———继2013年上海在小学一二年级实行“等第制”评价后,该机制今年在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中推开。
“等第制”评价好比一张“体检表”,全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目的是让家长不再盯着分数,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这种评价方式,还倒逼更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式上做出转变。
从更深层次来说,“等第制”与“零起点”将联手,缓解“抢跑热”。
特色高中
根据学生兴趣和选择办学,为各类高校输送不同人才
以往,高中多以市、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民办高中等分层;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格局下,根据学生兴趣和选择办学,上海的高中逐渐向人文、艺术、理工等特色高中转变,为各类高校输送不同的人才。
部分高中根据学校特点,建设具有选择性的高中课程体系,形成特色品牌,在全国形成相应的影响和辐射力。闵行区七宝中学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开展全面合作,实施“未来科学精英培育计划”,推进高中生“走进高端实验室”“科学攀登项目”的合作;黄浦区市八中学推行男生班实践探索,率先根据男生学习、生长的规律,探索出一条适合男生培养的路子;敬业中学作为高中学生生涯辅导试点项目学校,与上海财经大学正式签约,合办敬业中学财大商科实验班。浦东新区凝练总结了高中学校特色生成的四个基本路径,即:从课程内生特色、从特色学科凝练特色、合作办学孵化特色、优质领域融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