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湫莎
在昨天开幕的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一台红白相间的高端原子吸收光谱仪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这是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精度达到ppb级 (10亿分之一),相当于能从一个游泳池中检测出一勺盐的浓度。
从2006年开始,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承接了上海市科委高端精密仪器专项,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内,他们先后攻克了科学原理、工艺技术以及流程化管理上的难关,产品已经出口到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10年积累,让这家企业有信心把下一代国际级产品“出炉”时间,缩短至3-5年。
在“慢工出细活”领域默默耕耘
交直流塞曼原子吸收光谱仪,能从几微升奶粉中检测出元素硒的含量,也能直接从海水中测出污染物含量,内行人一听就明白,这台仪器除了精度高,还省去了检测中最花时间的“抠背景”环节。
目前市场上国产设备的主流精度在ppm级 (百万分之一),这台设备直接提高了3个量级。而所谓“抠背景”,就是把要检测的物质从被检测物体中分离出来,检测员80%的时间都用在“抠背景”上,用上这台设备后,检测员就可以直接检测海水、奶粉、土壤、石油等样品。
1999年,上海某国营分析仪器厂员工陈建钢成立了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的时候,高端科研设备领域还难觅中国面孔,10多年来,这家企业一直保持着七八十人的“家庭作坊”模式。
2006年,上海光谱承接了上海市科委 《全自动石墨炉火锅原子吸收一体机》 项目,两年后,第一台高端原子吸收光谱仪原理样机问世。随后,它又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攻克了高端仪器工艺上的若干难点。
“十二五”期间,上海光谱接到了迄今为止国家在分析仪器行业的最大项目,总投入达1.5亿元,主要解决如何让工匠精神转化为现代化流程。“这实际是企业质量管理流程问题,也是制约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上海市科委科学仪器专项管理负责人张露璐说。上海光谱通过模块化的制作流程,基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巧劲”请来专业人才
“如果不是请到了该领域最一流的国际专家,上海光谱不可能10年突围。”张露璐表示。
史华德,原美国PE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分析仪器生产制造商) 德国分公司总经理,对光谱检测仪器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当陈建钢知道2000年后PE公司战略调整,史华德等一批老员工被遣散后,他第一时间邀请这位德国专家来沪发挥“余热”。从PE公司离职后,史华德凭借个人才能,把原本德国蔡司公司分析仪器试验部门组成了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到现在,这家企业已是分析仪器业内又一家领军企业。他把这份“手艺”也拿到了上海光谱。
上海光谱中还有不少国内该领域的专家,原子吸收仪器与应用专家杨啸涛是产品技术主要策划者之一,最早提出原子吸收“抠背景”技术的刘瑶函是产品性能改善与提高顾问之一,这支汇聚了高校、产业一线、工艺技师的十几人精干团队磨合10年,终于取得成果。
跨越中国制造,进军中国设计
在新发布的原子吸收光谱仪中,核心部件气体控制仪的零部件是从全球采购的,不过仪器底板上的气体通道的个数、走向,以及控制气体流动的软件却是由上海光谱工程师精心设计的。“在设计好每一道拐弯、每一次喷气的力度后,我们会放眼全球寻找最适合这款设计的零部件生产商。”陈建钢说。他也表示,并不是不能做出合适的零部件,而是应该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让最专业的人做最专业的事。
像上海光谱一样,整合全球资源协同创新成了高端制造业品牌转型的一种趋势。张露璐认为,已经不能简单把他们看成是制造业,而可以看做能提供高附加值制造服务的供应商,这也使他们无需引进大量的流水线生产设备,保持“家庭作坊”的高附加值模式。
“我们正试图从‘中国制造’跨越到‘中国设计’。”陈建钢说。据悉,上海光谱的下一个产品将于明年年初启动,用的是同样的模式———在全球领域中找到专业的零部件提供商,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精通该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