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沈湫莎) 浦江学科交叉论坛15周年纪念座谈会昨天举行。这个由上海市科技系统各民主党派组织共同发起、促进学科间学术交流的论坛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平台,昨天与会的科学家纷纷表示,希望将这一高端论坛的门户打开,向公众进行科普传播。
浦江学科交叉论坛的构想起源于2001年,最初是由九三学社中科院上海分院委员会首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张永莲说,“那时候,能和不同学科的专家聊聊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学科交叉还是很新的概念。”
中国工程院院士褚君浩认为,学科交叉论坛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高级科普,是不同领域里面的科学家互相之间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在第一次浦江学科交叉论坛上,红外物理和生命科学研究就有了“交集”,形成的课题项目“量子点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还被正式列为国家863课题,随后红外物理技术又与昆虫研究、医学研究开展了较好的合作。15年来,有9位院士、100多位科学家走上了论坛的讲坛。
中国地震局构造物理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尹京苑表示:“当今时代,光靠科学家自己的交流协作还不够,要把面向公众的科普纳入论坛的程序里面,向老百姓解释我们在做的事。”褚君浩建议,除了主论坛以外,还可以搞一些延伸的科普报告,成为一个浦江学科交叉论坛科普库。把科学家做科普的资源带到社会中去。
上海科技党委副书记陈龙表示,对于许多科学家都提到的科普,能否集中专家资源,做一份科普“菜单”,让社会上有需求的人“点单”,也可以用好论坛科学家资源,组建一支科普志愿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