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曦
高考结束,自主招生也结束了,而在这个炎炎夏日,上海学子并不轻松,新一轮选拔又要拉开帷幕了——综合评价招生。
今年上海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从去年的2所扩大到9所,上海考生在高考统招录取前又多了一次机会。填报综合评价志愿的过程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笔者建议考生、家长要多思考,“博”“弈”结合。
■首先是“搏一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博”学校。综合评价招生,实际上增加了一个录取批次,增加了一次录取机会,考生、家长要合理利用这个机会,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搏一搏”可能通过统招到不了的学校。2015年复旦大学综合评价入围线比统招理科低12分,文科低6分;上海交通大学综合评价理科低19分,文科低28分。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综合评价最适合的报考对象是统招与目标高校有一定分差的同学,笔者推测2016年综合评价入围线与统招的合理分差应该在5-10分,分差比去年缩小。今年综合评价首次扩军,9所高校共投放了1777个招生计划,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考生和家长在填报综合评价时可能会认为这是多出来的批次,存在“机会要用足”的心态,反而可能加剧综合评价招生的竞争,提高综合评价的入围线。
二“博”专业。综合评价也给专业志愿录取问题提供了一个方案。如小明预计自己统招仅能够到上财的录取线,专业上没有太大的挑选余地,或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调剂,那么他完全可以填报上财的综合评价批次,“搏一搏”专业,如果他在校测表现优异,综合成绩较高,则可能进入热门专业,在专业选择中获利。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评价批次可以冲热门专业,并且勾选“不服从调剂”,即假设未获得该校热门专业,就放弃该校,并不影响该生通过统招进行录取。
提请考生和家长注意各校综合评价和统招投放专业计划数、热门专业占比的差异,如上财综合评价招生计划虽然和今年新增各校一样占上海属地计划的20%,但仔细看来,其综合评价中会计、金融等热门专业占比接近1/2;统招中会计、金融等热门专业占比接近1/3,即通过综合评价更能进入该校的热门专业,这也是该校综合评价招生的一个导向。
■然后是“弈一弈”,多比较,切莫掉进“投档陷阱”。
广大考生还需要注意综合评价录取存在的风险:其投档后,一旦被录取,考生并不能像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选择放弃,只能接受这个录取结果。
一“弈”自招。不少考生和家长搞不清综合评价与自主招生的区别,实际上简而言之,这是两个不同的通道,只需要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即可。高校自主招生拟录取名单及专业在出分前 (23日) 公布,综合评价志愿约在25日填报,即填报综合评价志愿时已知自主招生的结果。如果考生小明通过自主招生已得到心仪大学、心仪专业,则选择放弃填报综合评价,28日通过“特殊类型批次志愿”走自主招生;反之就搏一搏,放弃自主招生,选择综合评价。
二“弈”统招。小明同样需要权衡统招与综合评价如何选择。如果估计通过统招能进入目标高校的较为热门的专业,则应该果断放弃填报该校的综合评价志愿,因为综合评价30%的校测权重只会徒增变数,这也是为何从理性的角度讲,综合评价入围线应该低于统招分数线。
此外各校的校测形式以面试为主,而面试中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展现得最为直观,如果考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也应进一步权衡是否适合参加综合评价。
■最后是博弈结合,综合考虑:
“博”是攻,是创造机会,“弈”是守,是消除风险,不能光“博”不考虑风险,也不能光“弈”浪费机会。综合评价批次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要综合考量,多方权衡,最大化的利用好高考的每一分,做出最佳的选择。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