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塞尔登
英国白金汉大学副校长,曾担任英国惠灵顿公学第13任校长
现代的学校模式,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发展的,学校的最初使命是向工人阶层教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和军队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老师站在讲台前授课,学生们被动地做笔记、应付考试,学校则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打分。
从25年前开始,电脑对学校的影响日增,但电脑只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并未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冲击——老师们不再需要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在电脑上展示影像。这种做法加快了课程的进度,但却没有改变教学的基本模式。
如今已是21世纪,在工业时代应运而生的学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在的需求。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学校都面临着革新。可以预见,未来25年,学校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就业需求变化:看重社交能力
学校模式的第一大革新因素来源于国际就业市场的变化。今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发表论文指出,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前景和“钱景”都看好的工作,要求从业者拥有高超的社交能力。研究发现,那些注重培养认知能力以应付考试的职业,如数据分析师、精算师、化学分析员等,都出现了就业率下降的情况。随着产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以上趋势还将持续。此外,未来几十年中,销售、客服、餐饮、休闲、工人、机械操作乃至技工等领域的很多就业机会将消亡。
今年11月12日,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安迪·哈尔丹发表演讲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场革命的标志物是“能思考会干活,能感知会筛选,能适应会实践的新时代机器”。不可避免的是,这样的机器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取代数以百万的工作岗位。哈尔丹预计,在接下来的数10年里,英国就业市场中三分之一的岗位将会受到自动化浪潮的影响,使得1500万人“下岗”。而在美国,这一数字将达8000万人。这意味着,仅仅在英美两国,就有接近1亿人将面临失业。
面对这种变化,学校必须积极应对,向学生传授能在这一变革中立足的知识。时任英国惠灵顿公学校长朱利安·托马斯曾这样说,“在信息时代,仍然有大量的才能是电脑所不具备的,而这些才能正变得日益重要。尽管现有的评估体系对于这种人才‘软实力’的认知不足,但顶尖学府仍会继续重视‘软实力’教育,使得他们的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灵活运用。”
老师家长都厌烦一味追求成绩
学校模式的第二大革新因素来源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转变——他们开始反抗现代学校这一模式。
在追逐成绩的教育流水线中,教师们如同工厂操作员一般,丧失了个性和教育风格。家长们也越来越反感学校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并对学生加压。他们怀疑,学校更看重的只是排名,学生只不过是排名争夺中的工具而已。不幸的是,这种怀疑是正确的。至于学生,他们觉得学校消极无趣,不教他们独立思考,只教考试需要的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乏味无趣的课堂上鲜有用武之地。
英国惠灵顿公学是近10年来英国高中课程(A-level)考试成绩跃升幅度最大的学校,我本人也是前不久才从该校的校长职位卸任。在这所学校,我们受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启发,努力培养学生发展八大智能。如果这八大智能领域没有在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得到培养发展,那么在他以后的人生中很可能就此沉睡。
我们认为,八大智能分为四组。第一组是传统的语言和逻辑能力,让人拥有过上美好生活的智慧。第二组是自我和社会认知能力,指与团队合作、激发他人潜力的才能。第三是文化和体育能力,这是传统的课外活动,是与周围青少年群体进行良好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一组是道德和精神,前者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道德良好的环境,后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世界的庄严与美好,赋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力,使生命更具有深度和意义。
人工智能使学生受益个性化教育
革新因素中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AI)的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意味着学生能够受益于个性化教育——学生坐在带有摄像头的屏幕前,摄像头会读取学生的面部表情,教学将会变成体验式学习。如果学生无法正确回答问题,电脑程序将会辨别难点所在,并像老师一样调整教学。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兴起,不过目前还没有正式走进课堂。实现这一技术的成本也不高,只需为每位学生配备键盘、屏幕、摄像头或感应器。过去,学生一旦遇到难点就会拖慢学习进度,如今,这种障碍已被扫除。在新的学习模式中,学生能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他们学得更专注、更快速。曾认为数学、物理或地理难学的学生将会发现,他们的学习得到大幅提升,能在进步中体会快乐。
科技的进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教师了?答案并非如此。目前的迹象表明,对中学教师的需求量将会小幅减少,但对小学教师的需求将维持现有水平,因为在指导、鼓励、维持秩序并全面关注个体发展等方面,年幼的孩子仍然离不开老师。
未来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快速、更高效,课堂活动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教师的专业性也因此更为重要。不过,教师们从此可以不用每晚熬夜批改作业,而由电脑代劳;也不再需要为绞尽脑汁写家长报告而烦恼。学校将根据学生的需求给予清晰的指导,帮助他们取得进步。从此,成功的学习真正成为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
只有那些了解即将到来的变革的学校才能在未来几年中得以繁荣发展。学校应当永远是启蒙、培育学生的地方——眼下只有少部分学校做到了这一点,而这场教育变革将使得所有学校都成为这样的圣地。
(朱静远 译)
相关链接 前景可观的工作,需要高层次的社交技巧
■文汇报记者 钱钰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只为通过考试,进入21世纪,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软性能力。”安东尼·塞尔登爵士在参加上海惠灵顿教育节时发表了上述观点。他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计算公式,包含逻辑推理、创造力等八大智能领域。有意思的是,英国的两位首相也运用这道公式做过测试,卡梅伦得了63分,戈登·布朗则只有17分,成为得分垫底的首相。
惠灵顿公学是英国王室创办的贵族学校,最著名的课程要属为13至17岁学生开设的幸福课程。塞尔登爵士在这所古老的名校里引入了幸福课。“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太过重视那些有形的东西,却忽略了一些无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在塞尔登看来,许多教育系统将考试视为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检验标准。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前景可观的工作更需要高层次的社交技巧。这种专属“人类”的技巧无法被电脑所取代,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学校都应该对此给予更大的关注。
在演讲中,塞尔登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智力概念。在他看来,智力并不是考了多少分,而需要运用全新的公式来计算。这个公式包括推理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协调能力、自理能力、社会能力、是非道德判断力和精神愉悦能力等八种能力。“每一项能力的满分为10分,一共是80分,若你的总分低于30分,可能就应该受到关注了。”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得高分呢?塞尔登的答案是,拥有成长性思维的人。他解释说,有别于固定思维,成长性思维的人能看到改变,他把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一个机会,而不是问题,他的思维不是僵化的。因此,他的每项能力的分数都会增长,好的教学体系应该培养出成长型心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