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樊丽萍
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多在基层,有多少人能直接应聘企业的部门主管?上海商学院应届毕业生刘亚运,刚毕业就被沪上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雇为市场部负责人。
刘亚运的简历和很多大学生完全不同:当过淘宝店主、站在大街上发过小广告、为众多企业策划过校园推广活动、在大学时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员工最多时逾百人……在很多老师和同学看来,刘亚运绝对是创业的好苗子。
“我的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难免遇到瓶颈,所以得到更大的平台上学习。”刘亚运说,创业者的发展轨迹不一定是“一条道走到底”,“看到机会一定要抓住,在机会还没来临时候,要为自己积蓄一点能量。”
在公益社团挖掘“商机”
在上海商学院,刘亚运是“风云人物”,院长朱国宏教授记得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大学生创业,就得是他这种类型。”
上海商学院奉贤校区,在校生6000人左右。学校门口有快递接收站,每天送来的快递多达七八百件。学校规定快递员不准进门。因此,校门口的快递曾经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对此,大学生们曾自发成立社团志愿服务。3年多前,刚读大二的刘亚运接手社团,看到了“商机”:解决快递包裹送达校园寝室的“最后一公里”,这是一笔可以跟快递公司谈的业务。
网购过的人都知道,快递公司的服务按路程远近和包裹重量计费,市内普通单件收费5-10元。但刘亚运对快递行业的了解更“深”一些,他和圆通、顺丰等好几家大型快递公司谈判:由专人负责把堆积在校门口的包裹送达学生寝室,解决每个快递的“最后一公里”,收取一些手续费。就这样,学校门口的快递服务站,为不少贫困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
一个本科生和多个大型快递公司谈成了业务合作,刘亚运的名字很快在学校传开。早在河北读高中时,他就开过网店,时常和快递公司打交道。当然,高中就创业,他也付出了“代价”。“当时太投入开淘宝店,首次高考失利,不得不复读一年”。2010年,刘亚运以高出当地一本线13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商学院录取。
兼职发小广告,学到“商战经”
刘亚运骨子里对商业活动有一种热情,从到上海读大学起,他就开始做兼职、寻找商机。最早的一份兼职,是站在红星美凯龙门口,替家居建材商发小广告。
发一整天广告单,收入60元。和刘亚运同一批做兼职的大学生里,很多人觉得这活辛苦、不受待见,纷纷离开。刘亚运则不然,一天下来能给商铺带去十几拨客人。于是,这个发小广告的小伙子很快成了几个小商铺老板争相雇佣的推销员,他的单日工作收入也从60元升到100元。
从一个人做兼职,到带领一个学生团队接兼职活动,再到接手一些公司的校园代理业务……刘亚运从课外兼职中,学到了市场推广、销售等一系列实战技巧。对他来说,成立一个自己的公司,已经水到渠成。
有趣的是,自从成立了公司,刘亚运对于课堂学习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更加来劲。他不仅对自己的专业——广告学的课听得格外仔细,还跑去管理学院旁听。
“有一次上商务谈判的课程,老师讲到了一些谈判礼仪。比如,和客户谈判时要保持镇定、微笑。我当时就想,一个大学生要是没有实战过,站在人家面前讲话都发怵,还怎么镇定并且微笑呢?”在刘亚运看来,商学院的课程设计非常务实,可惜很多同学还没有务实的经验,所以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的真正用途。
超越同龄人从大学生活开始
终于面临毕业了。对刘亚运来说,找份“传统”工作,无论如何不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下一步怎么走?
整个大四,刘亚运都在忙于拓展自己公司的业务。虽然客户络绎不绝,不少品牌企业都主动找上门,愿意把市场推广活动交给他做,但刘亚运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位创业前辈的提点:从事同类业务的企业在市场上多如牛毛,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
刘亚运颇受启发,很快找到了全新的起跑线:他一方面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在“打工”中继续学习、充电;一方面维系着自己的公司,“有适合的活动还是会接”。在这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看来,未来有很多种可能,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断汇聚能量,耐心地等待并迎接下一个事业的爆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