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自《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各学校纷纷组织教师讨论,大家认为,新方案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考试难度的增加,具体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上,依然会坚持“使高中生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这一目标。
明确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型目标
牵引课堂教学实效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完善课标和修订系列内容,应坚持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型目标。因为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若过大过高过深,无疑会带给教师和学生沉重的负担。如果以知识获取为主要目标,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变得忽略一些本质的内容,虽课堂教学的节奏可能会快一些,但学生在获知过程中自学、合作和研究的机会就会少许多;如果以能力发展为目标,课堂教学的节奏可能会慢一些,但愉悦、互动和探究的体验就会多许多,获取知识和能力提高并存互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某些学校的教学目标虽然是以“能力为重”,实质是“知识导向型目标”,追求让学生掌握更多、更难的知识而忽略了能力体系。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处理阅读文章,侧重字词语言的掌握和难句长句的处理,忽略阅读策略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强化,很难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很多研究表明,创新所需要的基础,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性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以好奇、质疑、探究、兴趣为核心的能力型基础。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应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侧重一些。
高考评价与课程标准,教材相互协调一致
为了真正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一纲多本”,建议在教材中增加一些语言应用类的选修选读文章,以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语言应用类: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欣赏类: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歌曲欣赏等,现在这些内容在教材里很少出现,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不同程度地进入到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而且高考中也时常会出现应用文的考核。由于在平时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指导,学生只能盲目应试了。
正如一位伟人说的那样,“把一切足以分散注意力的东西都排除掉”,让那些真正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价值知识进入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的大脑松绑,为学生的视野松绑,为被束缚的探究与创新的潜力松绑。创意跟学问一样重要。高考应侧重于测试学术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而不是侧重于难度大、数量多的陈述性知识,否则学生会陷入繁重的机械型课业负担而不能自拔。高考评价要能对高中教学起到积极引领的“指挥棒”作用,首要的是,高考内容应与高中课程标准协调一致,让教师放心地按照课程标准教,让学生尽心地完成课程标准的定义的任务。
(作者为英语特级教师、控江中学教师)